2月25日是农历正月十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沽宝辇会”在津南区葛沽镇安正道精彩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汇聚于此,感受着津沽海下传统民俗带来的欢乐与祥和。
霓裳曼舞、锣鼓喧天。以座乐会、耍乐会为主要内容的葛沽宝辇花会是独特的非遗存在。今年,以“津彩‘南’望”为主题,整场花会有东茶棚、西茶棚、海亭、表亭等14道座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会等23道耍乐,2000余名演职人员,创造了参演人员的新高,呈现出龙年的盛世欢腾。
中午时分,在热闹的鼓乐声中,一座座宝辇门旗高擎、缓缓进场、且行且演,跑“8”字、小步颤、大步快、龙摆尾,不时引起周边观众阵阵喝彩。随后,诸驾辇亭一字排开,庄严肃穆、气势磅礴、雍容华贵、稳若泰山。
“东茶棚的凤辇是葛沽第一驾凤辇,历经几百年的传承,现在已经是第六代。”葛沽东茶棚花会第六代会头高建忠介绍说,“辇座上的浮雕透雕图案都不一样,蕴含了浓厚的漕运文化特征。每座辇重量1000多斤,需要8个人精心抬护,挂号出会、行进祈福,都是表达对新一年平安吉祥的深切期盼。”
筛锣开道、吹乐悠扬,各支高跷队伍随即展开“过场”和“撂场”表演,闪转腾跃帅气逼人,执扇翻飞叙事传神,套腿打棒出神入化。旱船龙灯、少林舞狮,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威武雄壮。在锣鼓和鸣、你高我扬、你旋我转、你逗我捧的丝丝相连中,各项展演妙趣横生,令人百看不厌。
“我们与宝辇相辅相成,同时展演。青莲高跷作为区级非遗,曾连续三年受邀去福建妈祖盛会省亲。”青莲高跷第五代传承人韩燕鹏一边指挥队伍,一边介绍说,“我们青莲高跷以棒法和唱曲见长,有花鼓、摸鱼、扑蝴蝶、大马驮象等,有文有武有故事。现在我们老中青三代传承,男女混搭,最小的只有9岁,更加突出全民参与。”
今年的葛沽宝辇花会中,更多的“新生代”“女娃娃”技艺娴熟、演技精湛,引得全场欢呼连连。颇有人气的“二姐”、15岁小演员杜昱潼说:“我扮演的角色是‘白杆’,也就是白娘子,这个角色表演的时候最需要用腰部的力量,既需要灵动、又不能做作。从第一次练习到正式参演,虽然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深受父辈的影响和自己对于高跷的热爱,多苦多难都不觉得累。如今,葛沽宝辇花会已经进入校园素拓课程,我和小伙伴们平日就可以交流角色塑造、动作步伐,我们希望有更多人看到家乡这些珍贵的非遗文化!”
葛沽宝辇会是葛沽人民在长期渔盐劳作和漕运影响下,孕育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从明代传承至今,从未间断,已经成为人们庆贺祈福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葛沽宝辇会流程缜密、礼仪考究,涵盖了戏剧、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木雕、泥塑、刺绣等艺术门类,在2007年被纳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