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关爱版

津南区:“绿色工厂” 向“新”而行

来源:津南好 发布时间:2024-04-25 14:07

走进位于津南区小站工业园区的天津市环宇橡塑股份有限公司,迎面而来的草木香沁人心脾,3600余平方米的迎宾小花园满目青翠。

寻着排排厂房向前进,来到企业塑料生产制造车间。注射、保压、冷却、脱模……只见机械手在各自工位中忙碌穿梭,工人们通过视频智能检验系统进行实时监控,20秒钟即可完成防尘罩的生产。

与设备满负荷运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能耗却比同期下降了10%左右。“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以注坯吹成型设备入料加热系统为例来说,以前采用的是加热圈加热,使用热传递方式,每天耗电量在150度左右。改造之后,我们用光辐射加热,每天24小时加热的话,可节电114度,一年下来,我们的节能量就能够达到50吨标准煤。”指着自动机械设备后方的有孔封闭箱和摞满产品的发货间,天津市环宇橡塑股份有限公司动力设备科科长卞勃自信满满地介绍说,“目前,我们正在加紧生产定制款的汽车用驱动轴、转向机、减震器等防尘类密封类产品,这些也是我们的主营产品,得益于生产线的绿色升级,今年上半年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50%左右。”

日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中,天津市环宇橡塑股份有限公司与南方创业(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伊利康业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天津德嘉预应力钢绞线有限公司光荣“上榜”,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并创下津南区年度获评数量的新高。有了新晋队员的加入,截至目前,津南区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已增至8家。

“按照《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中规定的‘绿色工厂是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这一标准,在指导各类企业争创‘绿色工厂’的过程中,津南区工信局注重强化标杆引领、梯度培育、经验推广。”津南区工信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一方面,强化企业服务,为10余家企业开展公益性节能诊断,召开工业绿色发展推动会、制造业产业政策指导宣贯会,大力推进节能领域先进技术应用,详解绿色制造相关政策,推广绿色示范企业的先进做法、成效及经验,进一步增强企业绿色转型意识;另一方面,强化培育引导,以“区级—市级—国家级”的梯度培育模式开展绿色制造培育工作,指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自主投入,及时对绿色标杆企业执行标准进行评价,确保企业绿色制造管理体系良好运行。

在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氢能运输示范应用场景,一辆辆氢能重卡根据工作人员指引有序等待加注氢能燃料,它们代替传统燃油车辆,大大减少了运输途中的污染排放。抬头远望,企业14万平方米的分布式屋顶光伏和600亩渔光互补式发电项目叠加效应明显,厂区绿色电能源源不断。“除了氢能运输改造、光伏发电项目,集团在水循环上也做足文章,投资了1.5亿元改造污水处理厂,还投入了1.3亿元做厂区内循环水零排放项目,将市政生活污水、收集到的雨水及钢铁生产废水,分别经过不同处理工艺加工后,转化为不同品种的再生水,高效回流车间,循环利用。”荣程钢铁集团能源环保处处长潘玉桐介绍说,一系列的绿色智能升级项目助力荣程钢铁实现了环保创A的目标。

“在区工信局指导下,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成立‘碳减排工作小组’,推动整体绿色布局、狠抓项目降耗改造、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目前已经成功实施了模具的冷流道改造、辅助灯改造、环保设备升级改造,进行余热回收和地源热泵的使用。今年,我们正在推进光伏发电项目,预计下半年开始施工,一年可节省200万度电。”天津市环宇橡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尚华表示,“我们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消耗量、取水量、氨氮排放量等逐年大幅降低,不断补足行业短板、填补国内空白。与三年前相比,年生产值增长了30%以上。我们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达到8100万元,同比增长50%,预计年销售额将超过3亿元。”

“智慧+”“创新+”“绿色+”路线引领下,荣程钢铁集团、海尔洗涤、凌云高新汽车、经纬辉开光电股份等老一辈“国字号”“绿色工厂”不断推进数字赋能、技术应用迭代更新;环宇橡塑、南方创业科技、伊利康业、德嘉预应力等新晋“国家队”队员通过工艺升级、创新管理、资源综合利用,向新质生产力大步迈进,“含绿量”持续促进提升“含新量”“含金量”。

未来,区工信局将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指导相关企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已成功创建25家区级、23家市级、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做好政策宣讲、专题培训、供需对接等惠企服务,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示范作用,引领全区制造业逐“绿”、提“质”、向“新”,为高质量发展探索更多津南方案。



分享到:
新媒体矩阵
政务邮箱
帮办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