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关爱版

“四管六招”启新局

来源:津南好 发布时间:2025-03-11 08:54

岁至花朝,津南大地春意正浓。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一场以“四管六招”为牵引的营商环境变革方兴未艾——不再进行简单的机制叠加,而是构建起一个政府与市场“双向赋能”的生态系统,将行政效能转化为市场动能。当招商引资的“齿轮”在营商环境的“润滑剂”下精准咬合,津南正以澎湃动能开启政企协同的招商引资新局面。

“四管”重塑治理框架

区投促局“管总”,行业部门“管建”,镇街园区“管战”,国有企业“管投”——面对土地红利消退、政策红利趋同的大环境,津南区以“四管”为核心,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招商格局。

——统筹全盘精准落子。传统招商困局主要体现在部门协同难、资源统筹难、服务穿透难。作为津南招商引资工作的“司令部”,投促局统筹招商政策拟订、重大项目招引、项目推进落地、发展要素优化、工作力量调度、跟踪服务管理等工作,推动形成“洽谈—签约—落地—开工—投产—达产”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投促局的“管总”不是大包大揽,而是通过“要素配置权”与“考核指挥棒”的双重作用,将行业部门的专业研判、镇街园区的落地能力、国有企业的资本杠杆拧成一股绳,这种“系统集成式转变”正是津南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生动写照。

——行业生态厚植根基。在传统的产业治理中,行业部门多扮演“政策发布者”与“监管执法者”角色,侧重准入审批与合规管理,而津南区的新探索则将行业部门的职能升级为“产业生态架构师”。相关部门聚焦产业布局、配套政策、工作机制、专业力量建设,推动科教产、会展商、农文旅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了从“管理”到“治理”的质变。从“大水漫灌”式普惠政策,到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靶向滴灌”,从追求企业数量增长,到追求产业密度提升,津南的变化不仅改变了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更重塑了政府与市场的共生关系。

——属地服务彰显价值。作为项目落地的主战场,镇街园区既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治理创新的“最先一公里”。他们充分发挥招商引资“主力军”作用,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系统梳理本区域产业情况、载体情况、配套情况等,结合产业特色和发展实际,谋划带动性强的关键项目、重点项目和目标企业,集中力量主攻本区域主导产业,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受益于此,镇街园区既“接得住”上级部署,更“聚得起”当地智慧,完成了从“土地供应商”到“场景运营商”、从“政策传递者”到“需求翻译官”、从“事务办理者”到“问题终结者”的角色蜕变,并在守正创新中迸发出基层治理的旺盛生命力。

——资本活水润泽产业。面对传统招商“政府热、市场冷”的局面,津南区选择以资本为纽带,重构政府与市场的互动逻辑,通过对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运作,在产业培育上实现了从“输血式扶持”到“造血式共生”的质变。当国有资本从“财政出资人”蜕变为“产业合伙人”,通过直投、参股、并购等方式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焕新,其产生的效应便早已超越经济领域——既为市场注入确定性,又为创新保留容错空间,更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双向赋能”的桥梁。或许,这正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辩证统一的最佳注脚。

“六招”激活市场动能

如果说“四管”是以职责分工重塑治理框架,让招商引资从“九龙治水”到“握指成拳”;那么,“六招”就是通过路径创新激活市场动能,为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链式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招商的价值在于通过系统性资源配置与生态构建,实现区域经济的结构性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津南区聚焦“369”重点产业链(特别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实施“一链一策”,推动产业链整合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会展行业,不断招大引强、招强引优,一系列举措成就了咸水沽镇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剑指百亿规模,以及葛沽镇氢能产业链上的“绿氢”涌动,实现了招商引资规模与质效的双提升。

——杠杆效应突破融资瓶颈。资本招商的意义在于通过市场化资本运作,将财政资金的“种子效应”转化为产业发展的“裂变动能”。津南区利用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引导国有企业以多种方式支持优质项目,构建“基金+主题园区”模式,推动资金与产业深度融合。长青办事处引入天津数智空间能源装备公司,预计年产值达1亿元,便是资本招商的成功案例。

——信任传递构建生态闭环。以商招商的优势在于通过企业信任网络与生态协同效应,实现低成本、高精准的产业链集聚。津南区充分发挥“招商大使”及行业协会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及商会落地并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链式效应。八里台镇通过海尔洗涤吸引津兆机电扩大产能,北闸口镇依托博众绿色科技产业园引入东方一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兴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为地区发展增添活力。

——数据赋能精准匹配需求。平台招商的特点在于通过资源整合与信息对称,构建高效、精准的招商生态系统。津南区依托天开津南园打造智慧场景,对接驻京资源,利用“智汇津南”等平台宣传投资环境,促进项目落地。

——产学研融合激活创新动能。科教招商的核心是将知识资本转化为产业动能,通过“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驱动创新发展。津南区深化产教融合,搭建孵化转化平台,共享高校科研资源,建立人才库,强化校企合作,提供技术及决策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北闸口镇积极对接南大科技园,对应用于芯片领域的高温电子胶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和应用于中药萃取、检测及药效学的仪器研制项目进行洽谈。

——流量经济释放增长潜力。会展招商的初衷是通过“流量经济”激活资源集聚效应,实现短期展示与长期合作的战略协同。津南区依托会展平台定向招商,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升招展服务水平。会展管委会结合产业特色,组织招商主体在重点专业题材展会期间对接重点企业,争取项目落地,同时以产业对接会、参展商参观津南、区内企业集体观展等形式,促进产业合作,形成“链式招商”。

津南区“六招”的深层价值,在于其揭示了地区经济治理的新逻辑——招商不再是简单的“抢项目”,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激活要素流动性,通过生态构建提升产业黏性。当产业招商与资本杠杆结合、会展流量与科创资源共振、信任网络与平台网络交织,这种以系统性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的实践,为地区经济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落地重点项目12个,计划投资13.14亿元,预计产值26.28亿元;储备重点项目54个,计划投资107.99亿元,预计产值234.46亿元……在“四管六招”工作体系的加持下,2025年前两个月,津南区招商引资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随着产业的根系深扎“四管六招”沃土,津南的营商环境有了生命的温度。从政务大厅“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承诺,到企业家沙龙此起彼伏的笑声,津南正用制度的年轮,镌刻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分享到:
新媒体矩阵
政务邮箱
帮办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