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小站镇天山路、后营路至米立方段改造现场,工人们正挥汗如雨,进行道路面层摊铺的最后冲刺。这热火朝天的景象,正是小站镇“镇区易淹泡地区管道改造工程”全力推进的一个缩影。随着一条条道路旧貌换新颜,地下“血脉”悄然畅通,困扰居民多年的内涝之苦正逐步成为历史。
小站镇镇区易淹泡地区管道改造工程是覆盖北马路以南、葛万公路以北、盛塘南路、天山路、津歧公路以东、东环路以西区域,总计27条道路、总长超20.65公里的民心工程,核心目标直指“疏堵点、强筋骨”——不仅新建8公里直径0.8米至2.2米的大型雨水管道,彻底疏通易涝区域“血管”,还清淤3000立方米老旧管道,同步翻新车行道、人行道,更新井盖、路灯等“城市家具”,以系统治理根治内涝沉疴。
工程带来的变化,最直接的感受者是每天行走其上的居民。在刚刚修缮竣工通车的昌盛路上,居民孟祥静正驾车驶过平坦宽阔的新路面。“这条路是我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以前路面坑坑洼洼,开车得像考科目二一样小心翼翼地避让,生怕磕了底盘。尤其是雨后,积水深的地方像小河,车轮碾过水花四溅,行人根本没法走。你看现在这路面多平整,标线也清晰,开起来顺畅多了!”
“工程一头系着安全出行,一头连着城镇发展,是破解城区内涝、提升综合承载力的关键一步。”小站镇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田增鑫在如火如荼的天山路施工现场介绍,“我们克服了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交通导行压力比较大的现状,加班加点抢进度。目前,明安路、莲花街等13条社区支路及盛塘北路等3条主干道部分路段已率先完工通车;丰乐路、寿昌路及天山路剩余路段正进行路面结构施工,预计7月底前全部完工并逐步开放交通。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打造东马路、昌盛路、南付营路等相关道路,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让大家出行更安全、更舒适,同时也为小站镇未来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