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生态环境局关于
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情况报告
津南区人民政府:
2024年津南区生态环境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实效,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建设,高位推动法治政府工作落实。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长期坚持的重要政治任务,增强干部队伍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二是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参照“一规划两纲要”组织制定并推动落实本单位法治政府建设年度重点工作安排。三是强化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要求。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召开党组会议56次,集体研究“三重一大”事项200余个,依法依规开展决策活动,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二)强化制度建设,推进工作运行规范化。
一是完善局内体制机制建设。完善了政府采购、依申请公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应对等多项制度,坚持依法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进一步明晰职权范围,依法规范履职,优化行政行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二是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相关制度。按要求组织开展《津南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后评估,增强对重大行政决策的监督管理,提高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按要求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增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的时效性。三是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作用。为制度设立、重大行政决策、重要文件起草论证、行政执法、信息公开答复等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助力我局法治政府建设。
(三)推进依法行政,提升法治化治理水平。
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定期更新786家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企业清单,22家企业被评为重污染天气绩效A、B级和绩效引领性企业;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强化工业源管控,对重点行业企业协商减排,压减氮氧化物排放量;建立“气象+环保+大学”互联互通共商共治机制,共享资源技术;做好移动源清洁化替代,推动荣钢氢能重卡投用。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完成八里台工业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和黄台工业园区管网联通工程;落实水环境监测排名预警机制,推进完成51个入河排污口整治;排查整治建成区黑臭水体,清掏管网260余公里,窨井1万余座。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核算前三季度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对我区4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及82家重点产废单位和其他产废单位开展规范化考核,均为达标;有序推进“无废细胞”创建工作,39个“无废细胞”通过验收。
(四)严格规范执法,锻造生态环境铁军队伍。
一是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要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命令信息及时上传至政务网,提高监管效能;全面落实行政执法文字、音像记录全过程记录,严格案卷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强化合法性审核作用,严把案件质量关,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二是坚持严格执法和柔性执法相结合。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34件;依法移送公安部门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件;对符合不予行政处罚条件的轻微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下达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7件,做到执法有力度,又有温度,提高了执法效能。三是提升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能力。积极参加执法队伍轮训、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案卷评查等活动。通过实施全面轮训、实战练兵等措施,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队伍凝聚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五)妥善化解矛盾,坚定生态环境法治为民。
一是畅通信访渠道,直面群众诉求。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来信、来访以及其他信访投诉举报途径,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截至目前通过各渠道受理信访1300余件,信访办结率100%。二是加强值班值守,提升群众诉求办理质效。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细化来电来访记录,使值班工作做到有据可依、严格有序,安排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值守,对居民反映的环境问题做到及时到达现场依法处理,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规范信息公开和依法履职申请的办理。依法保障群众生态环境信息知情权,对群众信息公开申请和依法履职申请,依法及时受理,并在法律规定时限内及时答复申请人,努力感召更多人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动者,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汇聚磅礴力量。
(六)持续深入普法,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一是加强干部职工法制培训。一是邀请天津师范大学教授魏建新、区司法局行政复议工作专家、局法律顾问等来局开展法治专题培训,积极参加网上学法用法考试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考试,强化干部职工法律意识。二是围绕重要节点普法。结合春节、世界地球日、全国低碳日、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普法宣法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商超等宣传教育活动40余场次,扩大宣传范围。三是采用多形式、多渠道普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京东大鼓《建设美丽新津南》、曲艺表演《我是环保宣传员》等生态文化普法作品广泛传播,营造生态环境保护氛围。打造具有津南特色的生态环境普法模式。
二、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4年区生态环境局法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仍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
一是干部队伍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待提高,依法治污和依法监管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行政执法规范化仍需提升,执法能力建设有待加强,案卷质效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是普法宣法力度仍需加强,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不断创新和丰富宣传形式,进一步提升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党内法规。
认真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要求,坚持领导带头学法,组织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通过全体党员干部大会、党支部会议等集体学习等形式带头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以《夯实高水平保护法治根基 服务美丽津南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结合工作实践为全局干部职工讲授专题法治课。
(三)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和业务工作。
持续推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执法大练兵、空气质量改善等重大活动。定期听取有关工作汇报,认真履行法治建设“一岗双责”,把法治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充分调动全局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工作,有力推动了法治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四)自觉维护司法权威,支持法院开展工作。
组织观看庭审公开视频,使干部职工更直观地了解法院庭审程序及诉讼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深刻认识到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将依法行政做细做实,才能依法守护优美生态环境,并切实维护公众合法权益。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坚持思想引领,持续加强法治理论学习。
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促进学深悟透、领会实质。不断丰富学习教育方式,发挥“关键少数”示范作用,加强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和能力建设,在全局范围内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增强依法履职和服务本领。
(二)优化执法方式,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坚持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继续推动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案件质量。提升科技对执法的助力作用,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三)丰富普法宣传形式,拓宽普法渠道。
不断探索普法新路径,打造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传统与新型模式共同发力的宣传形式,着眼于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普及宣教的全民性、全面性、系统性和持续性机制建设。坚持日常宣传与主题宣传相结合、系统内部普法与社会普法并重、创新发展与增强实效协同,开展多形式、多方位、全过程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