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兰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津南区家庭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根据您提出的“关于对特殊家庭、家长及子女教育的建议”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 基本情况
一直以来,我区的家庭教育工作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努力落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本着工作常态化、交流经常化、提升实效性的原则,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努力做到“四个见成效” ,切实构建“活动载体”,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 解决措施
(一)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充分提升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编写教材,科学指导家长
为进一步提升家长学校工作的专业性与实效性,2014年,我们组织中小学部分德育干部及骨干班主任,以家校沟通、习惯培养、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为内容,编写了《津南区家长学校教材》。2016年10月,此教材正式出版使用,提高了家长学校教育的可操作性,为家长学校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经验交流,合力共研共进
召开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经验交流会,促进全区各中小学在共研中共进已成为我区工作的新常态。2014年11月组织召开了津南区中小学构建新型家校互动合作共同体经验交流会。会议期间,双港中学介绍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一位健康成长的学生”的家校工作理念及实践探索过程,并交流了有效创建家长与学校互动式的教育合作机制,唤醒家长教育责任的回归和教育行为的自觉,实现家校关系由学校“单向作用”向“互动合作”转变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北闸口中学利用“三级管理”机制,实现对家长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系统培训,建立行之有效的家校工作制度,搭建沟通平台,创设参与机会,让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事务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为各校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率提供了借鉴;津南实验小学就如何把家庭教育的盲点作为构建家校合作的着力点,如何以家校共育、家校共享、家校共进、家校共长和家校共研为抓手,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系列性家校活动,让家庭教育的爱得以延伸,让家庭教育的方法得以丰盈,促进家校合力形成等方面做了精心介绍;葛沽第二小学“122” 组织管理模式,即一个目标(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两级机构(校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两支队伍(家校工作领导小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小组)及保障家长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监督权的有效尝试,使学校各项工作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让与会人员体会到了“赢得家长们的认同,是家校沟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何庄子小学把狠抓“提高、完善、拓宽、规范”的落实作为交流的主要内容,从健全的家长学校工作档案、设定家校工作的具体内容、实现家长学校与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体化等方面作了经验介绍。
(二)努力实现“四个见成效”——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确保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见成效
全区各中小学均建立两级(校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参与、监督学校管理,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招募既有能力又热心于家庭教育、愿意与学校一起帮助孩子成长的志愿者家长,成立家长义工队或家长志愿者服务队,建立“家长协管制”,让家长参与学校及班管理级,协助做好学生教育工作;成立家校协调委员会,协助学校、教师解决家校之间的突出矛盾,家校携手,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
2.确保家长学校教育见成效
全区各中小学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均能合理使用《津南区家长学校教材》,分年级做好家长学校授课工作,使家长受教育率达90%以上;通过开展“知心姐姐”报告团宣讲、举办“亲子教育交流会”等活动,以专家讲授、家长育子经验交流等形式丰富家长学校教育内容。
3.确保学校开放日活动见成效
在全区各中小学,让家长进校园已成为一种常态,学校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了解课堂教学和课改动向,传达学校教学观、教育观和管理观,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4.确保家校沟通见成效
全区各中小学通过家校联系册、热线电话、家长接待室、家访,以及校讯通、家长QQ群、班级微博等多种渠道实现家校沟通互动有效性;与此同时,督促班主任教师完成家访工作,切实做到新接班的班主任学年内普访学生,跟班的班主任每学期家访不少于班级学生数的三分之一,让教师与家长联系,常进学生家庭;督促教师家访时谨言慎行,注意维护教师形象。
(三)切实构建“活动载体”——进一步提升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1.变换形式,讲究沟通艺术
开展不同内容的家校合作联谊活动是提升家庭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教师报告会——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向家长报告本班的教育教学情况,提出教育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动员家长协助学校搞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家教经验交流会——以家长为主体,有目的、有主题地交流教育子女、协同学校开展工作。通过家长的相互学习,提高自身教育子女和配合学校教育的水平。学生学习思想汇报会——学生向家长汇报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从而更好地为家校合作提供依据。家长、教师座谈会,有目的地邀请有关家长参加,就某些学生的专门问题进行协调讨论,统一认识,寻求教育良方。葛沽第二小学的范正伟老师,经常给家长讲故事,通过一个个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启发家长正确教育孩子,今晚报教育专刊还介绍了她的特色家长会。双港中学郑贵宝老师开办了【科学教养】家教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努力提倡“大手牵小手,共同向前走”理念,开展“亲子共同成长”活动,利用家长学校开展《父母效能训练》培训,精心编印校报《心世界》,开辟了“智慧父母”专栏,积极构建家庭教育新格局,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2.合理开发,共享教育资源
在不断地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校要善于利用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搭建丰富多样且切实可行的家校协同活动平台,才能达成共享教育资源,共研育子良方的目的。如,北闸口第一小学,成立家长志愿服务队,到学校参加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放学的时候,家长会志愿队成员负责指挥交通,疏散人群,维护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只要学校有需要,家长志愿队的人员就会第一时间到校,帮助学校排忧解难,家校之间形成了良好互助关系,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咸水沽第三小学设立了报喜制度。每当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获得荣誉之后,学校都第一时间向家长报喜,让家长分享喜悦,从而更加支持学校的工作。在学校开展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适时邀请家委会成员、部分家长参加,他们不仅是观摩者,更是参与者。咸水沽三中、双桥中学、葛沽实验小学、咸五小、北闸口二小等组织家长、教师、学生一起参加感恩报告会。感恩报告会以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为内容,用大量真实感人的案例,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当孩子和家长紧紧拥抱共述亲情的时候;当孩子走到老师的身边真诚地说出:“老师您辛苦了,我们永远感谢您”的时候;当家长和老师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爱的力量筑起了理解的长堤,泪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师生、家长的视线。报告会后许多老师、家长、孩子写来了发自肺腑的深刻体会,纷纷表示报告会让他们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老师更加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崇高;家长更加理解老师和学校;孩子们理解了老师、理解了家长,怀着感恩的心不断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双港小学、葛沽第二小学多次在一年级新生入队、开学首日礼时邀请家长一起参加,亲子共同感受红色情怀,实现了对家长、对孩子的双重教育。咸四小、少年宫等举行毕业典礼,邀请家长共同回顾孩子的成长历程。许多学校还利用校园艺术节的契机将家长请来,让家长发现孩子的另一面,感受孩子多彩的校园生活,与老师一起用多把尺子评价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3.家长学校,变身智慧课堂
家长学校是帮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掌握科学育人方法的有效途径。我区各中小学均采取以年级为单位分层次进行家长学校授课,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家长学校变为智慧课堂。家长们在讲座中学习到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有效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以及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方法。如,在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学校开课时就以从育儿理念、家庭教育的策略、学生入学前后的心理变化、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家长认同学校的办学思想,幸福地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使家长愉快地参与学校的部分工作,真正使得家长与学校携起手来,共同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下一步工作
努力推进“协同育人常态化”的工作举措,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力量的支持,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努力做到家庭教育“四个见成效”:一是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见成效;二是家长学校教育见成效;三是学校开放日活动见成效;四是家校沟通见成效。各校要努力构建社会共育机制。加强与区、镇司法、民政、文体、共青团、妇联、关工委“五老”的联系合作,发挥其专长和优势,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将其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形成“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再次感谢您对津南区家庭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意见征询表》上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2018年5月16日
工作人员:高 毅 联系电话:885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