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关爱版

津南区卫建委对津南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九次会议 第034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津南区卫建委 发布时间:2021-09-01 10:31

对津南区第十七届人大第九次会议

034号建议的答复

                                    别:A

                                   签发领导:祁建国

                                是否公开:是

张平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津南区卫健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根据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投入大力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建立以中医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为骨干力量的中医医联体,充分发挥中医医院优势力量,成立中医药专家队伍,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医医院迁建任务顺利完成,并于2020年9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新址总建筑面积为2万余平米。全新的中医医院以遵循“增强综合优势,突出中医特色”的发展思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核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成功迁建后的中医医院按照二级中医院设置标准进行科学规划和发展,2021年4月下旬顺利通过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工作。升级后的中医医院将进一步增加我区优质中医药服务资源,不断促进整体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医疗保障部门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落实医保对中医药服务的鼓励政策,在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中,完善差别支付政策,鼓励优先使用中医事宜技术服务,引导基层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降低医疗费用。为此,本市医疗保障部门认真落实工作职责,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在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中医药及中医技术纳入医保报销方面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公立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但中药饮片暂不实行,按现行作价执行,促进中药的使用和发展。二是在医保药品目录中,中药饮片目录使用范围较宽,现仍然采取排除法,除单味或复方均不支付的中药饮片及药材(28种)及单味使用不予支付费用的中药饮片及药材外,其余的中药饮片医保均与支付报销。三是在本市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管理指标中,对药品费的指标有所限制,但中药饮片指标未作限制。四是将越来越多的中医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但是,目前国家和本市未有单独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的政策规定。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省级统筹,我市已建立待遇调整机制,报销支付比例由市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具体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结合财政部门职能,为推动津南区中医药产业发展,区财政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落实对中医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政府投入政策,支持推进符合条件的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特别是对津南区中医医院迁新址给予了大量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参与中医药发展规划方案等的制定工作。

二、解决措施

1. 区财政投入资金5786.64万元,新建中医医院,引进了联影CT、西门子DR、全自动综合验光仪、生物测量仪、口腔种植机等多种仪器设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2. 中医医院的学科发展方向以提高学科建设的质量和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为重点,紧紧围绕“夯实基础、重点突出、中医特色、平衡发展”的学科建设总方针,根据每个学科的基础条件和现实状况、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进行学科建设规划。

3. 建立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机制。中医医院作为我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有效发挥业务指导作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区级师资和优秀骨干,按照基层实际需求,积极开展专业培训。多年来,通过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医师开展拔罐、针灸等多项适宜技术项目培训,受训医师1000余人。

4. 创建“名医工作室”。立王玉民、田鹏、王新宇、刘维君4位中医药专家为代表的名中医工作室”,同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名中医工作室”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作用,着力加强对村中医临床技术骨干的培养与深造,尤其对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类别医师采取方式,培养基层单位中医药学科带头人,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目前,培养40余名中医药技术人才,充实到各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营造医务人员学习中医、推广中医、宣传中医整体工作氛围

5. 区医保局将加大对定点医药机构的宣传力度,使定点医药机构及参保人员对中医药服务有充分的认识,调动各方参与与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中医药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围绕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点任务,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能,层层落实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医疗保障方面的工作任务,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工作配合,合力做好各项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挥“名医工作室”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培养一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加强中医药工作人员继续教育,鼓励高职称中医医师在基层带徒。做好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工作。

(二)突出中医药医疗服务特色优势

中医医院做优做强群众认知度比较高的中医内科、针灸康复科、中医骨伤科,扶持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妇科、儿科、眼科以及治疗心脑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专科学科,及时总结形成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组建康复医学科,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鼓励其它医疗机构中医科开展康复医学服务项目,推广脑血管病后遗症、肢体伤残等中医康复方案。建立中医药参与应急救治工作机制,加强中医医院与津南医院团结协作,建立中西医结合救治体系,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和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三)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

将中医治未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围绕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制定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将中医治未病服务逐步融入疾病诊疗全过程。通过培训,逐步实现基层医疗机构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宣传活动,倡导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向全民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

(四)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增加政府投入

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事业发展投入机制,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加大中医药事业发展投入在区卫生健康经费中所占比例。增加中医医院迁建后各项发展经费投入力度,切实改善中医医院办院条件。落实本市将基层慢性病中医药防治纳入门诊特殊病、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配置的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相关政策。

再次感谢您对津南区卫健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意见征询表》上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2021519

工作人员:赵双妍              联系电话:28392622


分享到:
新媒体矩阵
政务邮箱
帮办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