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关爱版

津南区科技局对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037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来源:天津市津南区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3-10-31 15:25


对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
037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别:

A


签发领导:

付强


公开属性:

张燕妮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津南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根据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天津市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的建议”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简称天开津南园围绕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的核心定位,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上精准发力,打造承接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的首选之地。

天开津南园是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总体空间布局中的东翼拓展区,选址范围为海河教育园区片区,总用地面积37.07平方公里。这里高度聚集着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为代表的13所院校,一流高等教育+顶尖职业教育创新资源独一无二,学校+人才+科技+产业+空间叠加优势无可比拟。天开津南园按照市级规划定位为承接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的首选之地,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提供园林型空间载体目前,加快建设毗邻南开大学新校区的天开智慧小镇一期启动建设毗邻天津大学新校区的天开智慧小镇二期。同时,加快编制海河教育园区三期高研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截至202310月,天开津南园各类科创载体拥有科创企业71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雏鹰企业16家、瞪羚企业1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开园以来新引进企业166家,其中,京冀方向项目13个、高校师生校友创办项目17个。

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双组长的津南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津南园领导小组+管委会+平台公司扁平化管理模式,将驻区相关高校高职纳入其中,组建工作专班。充分发挥海教园管委会法定机构优势,将海教园管委会的科技、人才优势和经开区管委会的产业优势结合,天开津南园、海河教育园、津南经开区实现一体化办公,以海教园投资公司为平台运营公司。

、下一步工作

(一)强化工作统筹,提升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学习借鉴中关村先进经验,以海教园管委会为主体,承担津南园运营管理、招商引资、机制创新、综合协调等职能,将经开区划入海教园管委会统一管理拓展产业载体,坚持统筹、精简、效能、责权统一等原则,为津南园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开发、高效率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同时,积极对接市天开园管委会和天开发展集团公司,充分发挥“智谷”(天开津南园)工作专班统揽全局、把握变局、服务大局的作用,不断完善海教投公司对津南园具体运营管理的“软实力”,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创新服务模式、重构服务流程,切实把海教投做成“业界行家里手”,持续提升自我造血功能。

(二)坚持规划引领,加快载体建设集中力量加快天开智慧小镇一期建设进度;加强与高校的协同配合,科学规划天开智慧小镇二期;紧密对接市规自局,加快高研园规划方案的编制报批工作同时,继续优化天开津南园载体供给,为解决津南园“项目等载体”现实问题,拟通过园区二次创业、盘活闲置资源、提升基础设施等措施,将紧邻津南园的双港工业区、津南经济开发区西区、老双鑫工业区、长青科技园区,以及海棠众创大街和南开大学科技园(津南园)等既有科创载体作为天开科创园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承接地,为津南园增加约6平方公里产业用地

(三)积极对接高校,吸引项目落地结合津南园产业定位,发挥“院校联络官”机制,多渠道对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统筹利用好海棠众创大街、海棠科创园等现有平台,加快推进天开科创谷等新载体建设,着力引进师生、校友创业项目和科技型企业同时,持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整合海教园与经开区招商力量,结合津南园人才智力资源丰富特色,建立人才输出和产业引入“双向导流”合作机制,打造天开园“五湖四海”朋友圈。

再次感谢您对津南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意见征询表》上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2023年10月24日


工作人员:

王艳松

联系电话:

28559060



分享到:
新媒体矩阵
政务邮箱
帮办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