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关爱版

津南区科技局对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18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来源:天津市津南区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4-07-11 15:45

对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
018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别:

A


签发领导:

付强


公开属性:

杨静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津南区科普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根据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津南区现有科普基地公共服务效能、助力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建议”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科普基地是指依托科普专业设施从事科普活动的机构或组织,是天津市居民参与体验科普活动的重要平台,是针对全市科普管理人员、科普业务人员、科普志愿人员开展科普培训的机构。对全市科普工作具有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津南区的科普基地已经扩展至26家,涉及了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人文健康、用电安全、名人轶事等多个领域,为津南区的企业居民,特别是中小学生提供了感受科学、学习科学的良好科普环境,为企业、居民科普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载体空间。

二、已采取的解决措施

一是全面监测全区科普工作质量。几年来,按照市科技局相关工作要求,区科技局牵头做好全区科普统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参与统计调查的部门包括区教育局、区人社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卫健委、区科协和全区的中小学校。2023年起,统计范围已覆盖全区12个区级部门、全区53所中小学校和全区26家市级科普基地。各单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规范统计,通过统计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科普活动以及科学教育6个方面的信息,促使我区及时掌握国家科普资源概况,更好地监测国家科普工作质量,为我区制定科普政策提供依据。

二是广泛开展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开展青少年科普体验实践活动,以科技周、科普日为抓手,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参与“中学生英才计划”“青少年科创计划”“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人工智能(无人机)成果展示”“津彩阅读”等活动赛事项目,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开展青少年科普研学活动,充分发挥“实践课堂”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全区各中小学走进驻区高校特色科普教育研学基地、滨海科技馆、佳沃世界等市、区级科普教育基地,让科学教育知识和课堂所学与生活经验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了科学教育的活动空间与学习场域。

三是深化科学普及全媒体传播。持续在津南电视台开设《科普大篷车》栏目,确保每周播放不少于2次;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加大科普宣传,结合世界智能大会、科技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统筹全区机关、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商场等的电子显示屏,广泛刊播相关宣传内容,营造科普宣传的浓厚氛围;持续加大网上宣传力度,利用“津南好”客户端、“网信津南”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设科普专栏,利用“科普中国”资源,开展网络科普常态化宣传和科学辟谣,实现“科普中国”资源的多方位应用。推进反邪教科普工作与全域科普工作有机融合,组织镇街科协开展反邪教“赶大集”活动,印制并配发反邪教知识手册、扑克牌、宣传提袋等宣传材料,印制反邪教宣传展板向公众宣传展示,将反邪教知识纳入网络竞赛活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辨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

四是做优做实科普政策支持。积极组织科普项目申报,推荐中天智控、博诺智创等企业申报市级科普项目;协助我区企业科协成功入选“2022年企事业科协先进单位”“2023年科技型骨干企业科协和园区科协单位”。出台《津南区推进全域科普纵深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津南区关于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津南区推进科技人员开展科普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等区级政策,助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鼓励科技人员从事科普志愿服务,为津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持续加强全域科普工作组织领导。区科技局、区科协持续开展专题研究科普工作,在日常业务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全区科普工作的领导,压实各部门和属地科普工作职责,把科普工作贯穿到日常工作之中。强化各单位科普工作人员力量配备,完善对科普人员的培训机制,提高整体素质。

二是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各相关责任部门加强利用各种新媒体媒体形式,开展贴近公众、服务大众的科普活动,增强形式多样性、公众参与性和互动性。整合资源、扩大优势、促进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共享衔接,利用好新媒体矩阵等形式,进一步扩大科普教育覆盖面,助力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持续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鼓励全区中小学结对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机构,组织中小开展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

三是持续加强科普政策支持。积极落实科普项目申报,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助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鼓励科技人员从事科普志愿服务,为津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做好科普基地能力建设、科普传播体系构建、科普产业培育、科普交流合作、青少年科学教育等多方面支持。

再次感谢您对津南区科普教育工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意见征询表》上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2024年06月17日


工作人员:

李昂

联系电话:

28559060



分享到:
新媒体矩阵
政务邮箱
帮办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