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津南分局:
郝婧委员提出的“加强文明养犬管理,共建共创文明城区”的提案,经研究会办意见函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由于一些市民不规范、不文明的养犬行为,引发了犬只伤人、犬吠扰民、污染环境以及邻里纠纷等一系列问题,给群众生活环境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二、解决措施
一是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以社区居委会、物业为牵头部门,起草“业主文明养犬公约”,共同协商、协调细节,比如小区内居民可以在哪些范围、哪些时间段进行遛狗活动,遛狗时有什么具体管控措施要求,制定科学性高、操作性强、并且人性化的管理规定,营造尊重他人、尊重规则的共识,共同抵制不文明养犬行为。二是严控养犬数量以及种类。实施养犬许可制,出台区域性养犬规定,由城管部门对养犬的数量、品种提出明确要求,实施清单化公示告知,对于那些攻击性强的危险犬种、大型犬种要禁养,对每一户养犬数量要限量,超出数量部分应增交城市管理税。可以为每一只犬建立身份卡,卡上署名主人姓名、联系方式、接受狂犬疫苗接种时间等,超范围、超数量犬只不办理身份卡,无身份卡的犬只视为流浪犬收容。 三是综合治理不文明养犬。着力提升不文明养犬综合治理的精度和密度,进一步明确畜牧兽医、市场监管、城管等相关部门职能以及社区居委会、物业对养犬的管理职责。在城市管理中考虑每隔一段路设置宠物排便区或粪便收集袋,既提供方便也形成一种督促。对出售禁养的犬只要实行处罚,对不文明养犬行为要加大常态巡查整治,建立不文明养犬曝光台,依托和借鉴交通管理的扣分制方法对不文明养犬人进行及时教育、劝阻和实施扣分处罚,累计扣分达到极限者取消其养犬资格。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政府管理部门应建立相关制度,并出台相应的细化管理措施。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相关规范,加强执法力度是必要之举。从其他国家、城市来看,这也是通常做法。二是加大文明养狗方面的宣传力度,加强宣传教育,让“文明养狗”成为市民共识。组织义工进入社区展开宣传演讲活动,播放多媒体影片,传播公益理念。帮忙办理养狗证,帮助市民养成“文明养狗”意识,使“文明养狗”的理念深入人心。少一些随意,多一份约束;少一些自我,多一份责任。让文明养狗的理念成为一种新常态。三是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应加大追究违规养狗人的违法责任,加大违规养狗处罚力度;对因看管不严造成狗伤人、咬死人等严重后果的,要依据刑法以过失伤害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追究养狗人的除民事赔偿责任以外的刑事责任;对因狗咬人致人感染狂犬病毒的,应依法追究养狗人传播传染病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