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林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津南区开发区升级国家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根据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议”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批准设立情况。
天津津南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7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津政函〔1992〕65号文件)设立的,以引进工业项目为主、商贸物流项目为辅的综合性省级开发区。已列入国务院《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核准面积为687.51公顷。
(二)主导产业情况。
天津津南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天津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 2023年)》(津先进制造办〔202111号)和《天津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津先进制造办〔202112号)工作安排,为落实“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我区2021年9月制定并印发了《津南区制造强区建设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 2023 年)》(津南工信发〔202116号),提出在全面落实全市12条产业链的基础上,重点培育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材料、医疗器械4条主导产业链,其中智能制造重点建设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3条标志性子链,形成“4+3”产业链格局,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截至2021年底,我区〝4+3” 链上企业共计270家,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1.5%,2021年实现产值670.57亿元,增速29.54%,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4.68%。
(三)综合发展水平情况。
天津津南经济开发区不断整合发展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做强产业载体,竞争优势不断强化,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1年,以德华石油、精成伟业等为龙头企业,完成了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石油装备)的认定工作;以华海清科为龙头企业,完成了2021年度市级产业主题园区——津南海河集成电路设备产业主题园区的认定工作;福臻获颁“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天津市重大应用场景项目”证书。
二、解决措施
近年来,津南开发区积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市开发区改革创新文件相关各项要求,在对外开放、发展质量、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统筹协调等五大类一级指标及34项二级指标中调整工作思路,按高标准谋划开发区的整体发展。
推动津南开发区升级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开发区管理范围。2017年9月,津南区政府同意开发区关于确定管理范围的请示,确定开发区优化整合的范围包括开发区东区(含扩域片区)、开发区西区、双港示范园区、海河工业区、葛沽民营经济成长示范基地,面积共计2997.41公顷。
2、积极进行综合评价。市级开发区综合评价是津南开发区参与国家级升级工作的重要依托。2016年至2021年连续六年评价位于市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第1位,为升级国家级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认真剖析新指标。天津市商务局参照2021版考核评价办法,印发《天津市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办法(2022年版)》,对评价指标体系做了调整,包括对外开放、发展质量、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统筹协调等五大类一级指标及34项二级指标。认真研究分析调整后的考核指标,加强与市商务局的沟通对接,及时了解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的最新动向,把握机会,加快升级步伐。
4、加快推动链上项目建设。目前,我区工业投资建设项目68个,计划总投资100.59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43.2亿元,其中:链上项目45个,占项目总数的66.2%,计划总投资约73.95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5%,2022年计划投资29.38亿元,占本年度项目投资额的68%。
5、推进主题园区创建。落实《天津市产业主题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一园一特色”原则,围绕我区“4+3” 产业链,推进产业和项目空间聚集,加大主题园区挖掘培育力度,着力一批主题园区,推动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产业链优化升级,以主题园区引领全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津南海河集成电路设备产业主题园区被认定为市级主题园区。近年来,津南开发区积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市开发区改革创新文件相关各项要求,在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各项工作中调整工作思路,按高标准谋划开发区的整体发展。
6、发挥人才优势。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以打造人才筑梦之城为目标,把握天津市创新发展聚集区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核心区建设机遇,紧紧围绕园区十三所院校、十五万师生扎实开展人才相关工作,深挖科创人才、技术技能人才资源优势,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引擎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
截至目前,我国国家级经开区共有230家,随着2021年底开发区评价指标的调整,津南开发区升级国家级开发区工作面临的形势将越来越严峻。在下一步工作中,津南开发区将紧抓“三区”建设重大窗口期,继续落实产业规划,实现错位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园区发展后劲,加强招商引资,促进开放发展,秉持集约节约原则,打造产业集聚。
一是对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标准,推动开发区创新提升。对标对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验模式,完善管理体制,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强化投资促进工作,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谋划智能制造科技产业,积极培育与绿色生态屏障发展相适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天津津南开发区为主体,成为推动天津津南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引入资源,用好资源,并有效对接服务雄安新区,用较高的标准规划未来发展,打造外向型经济发展集中区,成为津南区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天津南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以会展经济功能区建设为契机,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津南区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为契机,布局谋划会展经济功能区,打造“城市会客厅”,将会展提升为未来津南主导产业之一,以展促产、以产促展、展产互促,引擎合力撬动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津南开发区将抓住会展经济功能区建设契机,以科技研发、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租赁咨询、人力资源、文化创意、仓储物流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三是积极融入创新发展聚集区建设,打造创新创业高地。一方面用足用好海河教育园区独特资源优势,为企业与高校对接搭建桥梁纽带,促进校企合作,以产教融合撬动区域产业集聚孵化,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添翼赋能;另一方面借力海棠众创大街等创新创业平台作用,集聚更多创新资源要素,大力发展新经济。
再次感谢您对津南区开发区升级国家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意见征询表》上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2022年0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