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关爱版

津南区人社局对区政协第十届二次会议第153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来源:天津市津南区人社局 发布时间:2023-12-05 11:08


对区政协第十届二次会议
第153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类    别:

A


签发领导:

赵海明


公开属性:

长浩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津南区职业培训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根据您提出的提出的“加快实施数字化人才培养助力我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经研究会办意见函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津南区拥有全市最丰富、最集中的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区内国家级公共实训中心1座、职业院校11所、技工院校5所、职业培训学校 59 家、第三方等级认定机构7家。津南区将依托海河教育园和域内各高职院校、技工学校职业教育优势,融合天津市科创企业技术优势,成立津南区职业培训联盟,包括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职业大学、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机电工艺技师学院等14家院校和部分企业,助力津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区委网信办高度重视数字化人才培育培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握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特点,积极落实天津市网信人才发展规划,切实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为配合人社部门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加快聚集高端人才,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创业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2023年安排区级资金 7143.51万元用于海河教育园区人才等就业补贴项目,安排市级就业补助资金8497.1万元。

二、已采取的解决措施

1.在区委人才办牵头下,协助拟定人才政策“津南十条”,聚焦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给予符合条件人员生活补贴、项目启动资金等资助,为各领域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配偶就业等服务保障,下力度引进培育急需型紧缺人才,提升优秀数字化人才在津南归属感、获得感,全面激发我区人才创新发展活力,增强市场经济动力。

2.鼓励公共实训中心加大数字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以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不断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打造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发展标杆。2019年,公共实训中心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基地,可面向全社会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职业培训;2020年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由王传龙作为领衔大师。

3.“技能为本、精神为先、终身涵养”是涵养班的培训模式,在涵养班的学生除了享受国家级技能大师的授课以外,所有实习设备也都与现代企业接轨,真正实现了学生上课即就业的理念,能够让学生更好融入企业、适应企业。与此同时,涵养班更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就业理念和职业素养,钻研、踏实、严谨是每位学员的必修课。经过三年打造,“工匠涵养班”已成为天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品牌项目,现已启动数控加工技术和机电一体化2个专业涵养试点工作,通过考核选拔,2 0 1 82 0 1 9年两期涵养班共招收5 6名学员,5 4人顺利毕业,并被天津大运载火箭基地、松正电器、肯拓自动化等知名企业录用,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给予了优厚的薪资待遇和畅通的职业上升通道。通过对三届涵养班学员情况的跟踪进行汇总,并对培训模式、培训过程中积累的有益经验进行总结,借助我市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项目的契机,将“工匠涵养”创新工程培训模式体系申报市级教学成果奖,汇同涵养班导师、专家申报了市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的评选,最终获得市级二等奖。不断将数字化研究成果推广转化,充分发挥实训中心在数字化教学实践、改革、研究中的引领示范和激励作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引导职业培训机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提升毕业学年在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技能人才后备队伍。对有创业意愿的和培训需求的毕业学年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提高青年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发挥津南职业院校联盟、技工院校联盟作用,整合区内院校技术、设施、师资等软硬件资源,推动高校毕业生开展数字化相关的技能培训,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毕业”,着力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发展方向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青年人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5.组织海教园相关院校开展访企拓岗活动,深入参观走访凯尔测控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肯拓(天津)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围绕科研攻关、设备生产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既立足当前为毕业生开拓更多就业创业岗位和机会,又着眼长远构建校企“订单式”培养机制,全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全力助力区内重点企业常态化招才引才。目前组织相关院校开展访企拓岗活动3场。

6.加强网信人才发展顶层设计,制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发展年度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网信人才发展工作,建立各部门协调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一盘棋”工作格局;抓好网信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相关内容纳入全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校教育培训课程,不断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素养;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推进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建立津南区网络素养教育基地激发全民参与建设网络强区、数字津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下一步工作

1.加快推动我区数字化产业发展,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提升区域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加大数字化人才培养,是助力区域数字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以世赛、国赛为引领,建立健全我区竞赛体系。以我区数字化发展为基础,建立健全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评、以赛促考的人才选拔机制。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工程应用领域举办我区数字化专项领域技能竞赛,积极承办各级数字技能竞赛,通过各类赛事不断选拔出一批人岗相适的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扩大数字化人才队伍。

2.鼓励公共实训中心加快建成全国先进制造业数字化人才成长培育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为全国制造业产业发展探索一套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措施。同时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培训中心,引导企业选择适应本企业转型升级和生产岗位用工需求的职业开展职工内训,提升企业职工队伍核心竞争力。

3.加大数字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企业将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依托企业培训中心、高技能人才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企业技能培训平台,开展大规模、高层次技能培训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对接企业、职业院校、A+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中心合作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通过“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的方式,为企业培养和储备数字中、高技能人才。

4.推动公共实训中心发挥自身优势资源,探索天津智能制造数字产业发展方向,以社会急需的数字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标准研发、培训模式创新、职业能力展示等六大核心功能,服务中国制造2025工业产业数字化革命。

5.启动2 0 2 3年涵养班招生工作,总结涵养班往届经验, 进一步完善涵养模式和对涵养学员的培养机制,继续发挥“工匠涵养”创新工程的品牌效应和引领示范作用,将“工匠涵养”模式复制推广,拟开设“数控加工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两个专业,主要面向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职业院校的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立志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的毕业学年在校生。拓宽津甘两省人社领域合作,助力更多地区发展振兴,在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中作出新贡献。

6.充分利用中心资源优势,为学员和企业搭建就业平台,进行就业指导和推荐,助力学员们更好的实现就业。拟尝试数控加工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两专业相结合进行毕业设计,实现机电配合,全面提升参训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丰富课外活动,组织涵养班的学员参观安全体验基地、竞赛观摩等活动,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不断增长见识、拓展视野, 进行全方位的涵养。

7.找准目标定位,围绕核心产业培养人才。数字人才培养应以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为核心,以服务我区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企业、重点产业链为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工程应用领域,培养一批数字经济领域卓越的工程师、技师,打造我市有较高影响力的数字人才高地,为我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8.围绕“十项行动·津南行动”中心工作,聚焦网络强区、数字津南建设实际,拓展网信人才成长空间,优化网信人才发展环境,强化网信人才服务保障,深化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围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等重点内容组织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为网络强区、数字津南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9.区财政局将密切关注相关政策,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我区数字化人才培养工作,助力我区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津南区职业培训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意见征询表》上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20231130

工作人员:李宁联系电话:28543809




分享到:
新媒体矩阵
政务邮箱
帮办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