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第十届三次会议 | |||||
类别: |
A | ||||
签发领导: |
商铁明 | ||||
公开属性: |
是 | ||||
一、今年以来的推动落实情况 一是“建”全服务设施。根据全区老年人分布状况,对老年人和养老资源进行健康养老的网格规划,最大限度体现出网格化优势,有效整合健康养老服务资源。严格按照“四同步”要求,制定津南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收付标准,确保新建配套适老化服务设施到位;大力推动区域型嵌入式养老综合体建设,通过配套公建、租赁、置换等方式,将其列入近几年民心工程项目。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3家,74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其中包含65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9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设立老人家食堂133个,养老服务“十五分钟”服务圈不断完善。 二是“用”好运营机构。持续探索养老服务综合体和日间照料中心创新特色服务模式,支持和鼓励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按需定供”服务。根据地域特色和老人需求,不断优化和扩展日间照料、居家养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为辖区内老人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截止目前,共为3800余人次提供送餐、代买服务,10000余人次提供医疗服务,1300余人次提供家政、助浴、理发等便民服务,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贴心、周到的养老服务。 三是严“管”服务机构。完善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和政策机制,制定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老年人日照中心和老人家食堂的运营评估标准。协助各街镇选聘有实力三方运营,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社区居家一体化照护服务。将养老服务机构纳入评估监管项目,定期联合各镇街开展日常性监督检查,每季度聘请专业评估方开展业务指导及三方专题业务培训工作,鼓励养老服务机构突出特色发展,实施“按需定供”,优化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持续推进养老服务质量提升。 二、目前落实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及问题说明 一是养老经费支持不充足。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市区财政很难安排更多财力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项,且养老服务业所需资金规模较大,目前养老经费仍主要由财政负担,市场对养老方面投资不足。 二是养老服务内容不丰富。我区现在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与老年人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为老年人提供送餐送药、健康护理、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供给不足。 三是养老队伍专业性不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少等,专业人才引进难度较大。现有的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及考核机制尚不完善,高校也存在养老护理专业冷门问题,导致服务人员专业素养普遍较低。 三、针对当前实际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补齐服务设施短板。积极探索网格化养老模式,加强调查摸底,根据老年人分布和社区配套设施情况,调整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完善养老服务“十五分钟”服务圈。大力发展嵌入式模式,推进建设街镇级养老服务综合体,不断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 二是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内容,围绕老年人的“医食住行情”需求,拓展养老服务内容,拓展入户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同时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网站等新媒体加强老人家食堂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的知晓度和认可度。 三是拓展养老服务内容。持续探索养老服务综合体和日间照料中心创新特色服务模式,大力发展“一镇一特色”服务模式,从基本的物质供给逐渐涵盖医疗健康、生活照料类的刚性需求,进而实施精神抚慰的深层次关怀着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 |||||
| |||||
工作人员: |
杨旭 |
联系电话: |
285461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