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津南区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117号提案的回复 | ||
类 别: |
A | |
签发领导: |
||
公开属性: |
是 |
代文来、张永清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津南区高质量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根据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 基本情况津南区人社局坚持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践行二十大和二十届全会精神的有力举措,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指示要求,立足就业是最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这一根本遵循,聚焦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等重点工作,坚持“四聚焦”,纵深推进全区就业工作高效开展,全区1-4月新增就业7414人,完成全年新增就业工作2万人的37.07%,较好地保持了全区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区人社局始终把稳定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后续将进一步立足于高质量就业,不断加大政策支持、服务保障、平台支撑,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
- 解决措施 1.建立“就业缓冲”,夯实见习强技。通过就业见习活动帮助毕业生建立就业“缓冲区”。启动实施“援梦青春”见习提质项目,围绕扩增基地类型、撮合供需对接、实施常态监管、鼓励提升留用四个方面实现就业见习扩规模、增效能计划,帮助高校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青年在见习过程中结合实践场景提升劳动技能,丰富职业经验,增加就业机会,缓解阶段性就业压力,助推高质量就业。今年以来,立足提升就业见习实效,人社局组织上门服务,一对一指导,加速就业见习基地认定,引导企业完善基地建设,挂牌基地迅速进入校企合作“白名单”并向高校推广。落实落细见习支持政策,发放见习补贴及留用奖励,激励企业拓展带教培训计划,提升见习人员待遇,甄选人才提高留用。去年全年新增认定基地52家,涉及生物医药、电力检测、财务管理、网络数据等多个行业多个领域,认定数量在全市领先。区内累计就业见习基地达109家,提供见习岗位2529个。组织见习人员5962人次,发放就业见习补贴1263.45万元,其中190人成功留用,发放留用补贴57万元。2.加强政策支持,促进人才交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加大对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帮助毕业生进行自我定位,准确了解自身情况。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政策进校园培训工作,搭建校企沟通平台,促进产教融合,邀请津南区重点企业和高新区企业,组织开展“委托班”和校企对接会,重点推动校企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围绕产教融合,营造产业生态。建立校企文化交流互访机制,以人才共建为切入点,组织重点企业宣传企业文化、市场理念、企业精神,强化求职者的就业导向,提高企业用工率。通过岗位实践、重点企业走访、参观津南特色文化等系列体验活动,让海教园青年人才深入了解津南区发展优势、创业环境和优质企业科创氛围,增强毕业生对津南的认同和热爱,为扎根津南奠定信心。3.缓解结构矛盾,提高职业技能。引导职业培训机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提升毕业学年在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技能人才后备队伍。发挥津南职业院校联盟、技工院校联盟作用,整合区内院校技术、设施、师资等软硬件资源,推动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毕业”,着力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发展方向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青年人才,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助力企业用工需求,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4.优化就业服务,强化驿站保供。利用海教园各院校“就业协会”“学生会”等团体组织,将“就业超市”开进校园,实施系列校园招聘活动,通过岗位渠道拓展、创业创新扶持、就业政策宣讲、服务功能升级、能力素质培育、服务生态孵化等专项服务,突出就业供求信息实时化推送和求职招聘意向动态撮合,建立系统反馈机制,直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切实需求和求职趋势,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神经传导”网络,构建信息双向沟通的全链条、一体化服务模式,打开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一触即达”快速响应新局面,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最优解”。5.提供创业保障,助力带动就业。立足津南“四区”、“四谷”建设,组织开展创业活动,提供多样创业支持,提升全民创业创新活力。促进各类群体创新,激发创业意愿蓄势萌发。优化创业硬件支持,助力创业规划落地生根。落实创业支持政策,发放创业房租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补助资金,发挥创业担保贷款融资功能,给予贴息帮助,助推创业者实现“从零至一”稳步迈进。今年以来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笔1514万元。
- 下一步工作
1.完善载体建设。将进一步扩增就业见习基地类型,大力支持和鼓励教育、医疗等各领域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等认定见习基地,对口开发专业见习岗位,增加吸纳见习人员。抢抓春招、秋招关键期,组织大规模招聘、校园双选等对接活动,开辟见习专区,引导毕业生及在校生了解就业见习政策,通过参与见习合理设定就业目标、提升职业能力、提高求职成功率,变“慢就业”、“懒就业”为积极主动就业,让就业见习成为毕业生成功踏入职场的铺路基石。
2.整合岗位资源。开展“企业调研行”,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做到月月有安排,周周有调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调研中找问题、找方法,有的放矢推进工作。通过问需问计、送政策、送服务,支持企业发展,拓展岗位资源,让企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源头活水”,计划全年调研服务企业不少于500家,务求“深、实、准、效”,建立立足企业用工发展的需求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解决、夯实效果,把调研工作转化成为稳企拓岗、助企纾困、提振信心的有力助推。
3.加强交流对接。组织政校企交流对接活动,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人才宣介与岗位推介相结合、政策宣讲与职业指导相结合,让院校、学生走进津南了解津南,让津南之声传进院校走进学生,打通校企融通“最后一公里”。健全“平台对话”机制,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媒介作用,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市场化渠道优势,加强合作对接,挖掘人岗空间,扩大服务外延,延展就业半径。深化“就业云超市”数字载体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平台载体融合发展,完善“线上+线下”协同的人才交流互动对接机制,紧紧抓住高校毕业生招聘旺季,实施“一步即‘位’来”校园系列招聘活动,打造“海棠绽彩 职等你来”主题招聘品牌,充分运用“就业云说”短视频、“职云就业帮”主题云课堂、每周就业云直播等专题活动,不断引流聚焦,提升区域人力资源信息交流活跃度,搭建直接、快速、高效的人才对接渠道。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对接服务流程,及时掌握区域内人才供需状况,多渠道全方位发布区域紧缺人才需求,不断提升人才大数据管理能力,拓宽“就业云超市”系统平台的人力资源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项目,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全链条线上服务聚合。
4.提升培训效能。采取数字化线上培训模式,开展津南区职业技能培训“双百”行动—“百个职业”服务“百企万家”免费线上培训活动。统筹区内7所院校技能培训资源,免费开放线上职业培训,为津南企业、津南百姓提供200个公益技能培训课程,3万个免费学习账号。通过“互联网+技能培训”的数字化新型培训模式,让津南人民实现技能“随时学、闲时学、用时学、马上学”,全面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不断增强就业能力,实现体面就业、稳定就业。鼓励校企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企业开展“定向培训”。指导企业结合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需要,依托津南区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的优质资源,有针对性的开展职工技术技能培训,提升职工的职业等级和技术水平,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再次感谢您对津南区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意见征询表》上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2024年05月27日
工作人员:孔伟伟 联系电话:2839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