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第十四届五次会议
第0046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类别: A
签发领导: 杨灏
公开属性: 是
九三学社天津市委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依托会展中心海教园平台优势 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产业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海河教育园区基本情况
津南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是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滨海新区产业功能的黄金走廊。坐落于我区的海河教育园区(以下简称海教园),是“天津市创新发展聚集区核心区、国家级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核心区”,入驻了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13所院校,聚集院士30余名,建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赛场、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可在人才、技术等方面为产教融合及教培行业发展提供保障支撑。
近年来,随着海教园和津南区的行政一体化建设,海教园内职业院校为津南区职业培训工作不断提供丰富的资源,逐步建立了以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为主体,职业培训学校和企业培训中心为补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引领的职业培训体系。目前我区职业培训资源包括:15家全日制学历制职业院校、50家职业培训机构、29家企业培训中心、2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4家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机构。
二、已采取的工作举措
1.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培训。一是整合区内职业教育资源,推动区内15家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成立津南区职业培训联盟。目前,联盟已经启动承接各项职业培训,推动了区内院校毕业学年学生交流提升职业培训工作。构建津南区职业院校共享职业培训师资库,为区内职业培训开展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的师资资源。二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21年全年组织毕业学年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6137人次。对接经济结构优化和新动能引育需要,积极开展适应津南区产业结构发展的新业态、新技术的职业培训,促进产教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人才保障。三是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平台”建设,做大做强评价标准产业群。鼓励支持本区技工院校、行业协会、实力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资质备案工作,打造评价工作的产业群,占领全国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高地。
2.切实做好展教协同创新。海教园院校与津南区共抓共享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建设机遇,建立了辐射全市的展教融合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区内外17所高校建立展教融合常态化信息沟通机制,开展志愿服务、师生观展等活动,将专业课堂搬进展会现场,密切展教互动互促。举办了海教园首展专场推介会、科技成果转化暨投资促进论坛和智慧建筑与零碳城市产教融合高端论坛等系列活动,把握会展机遇,积极做好海教园及院校资源推介。坚持“以赛促创、以赛促融、为展赋能、展创融合”,开展“一赛一展一论坛”,携手各院校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大学生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暨“青年创新创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论坛、“红色·迹忆”赛事成果展等各类活动,累计收集了超850项大学生文创项目和作品,涵盖了动漫制作、文创礼品、设计服务、非遗文化、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进一步推进展教协同创新。
3.注重加强产业引育。津南区依托会展中心和海教园平台优势,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利用会展机遇、做好产业对接,促进区域内外的文化交流和消费升级,引育一批会展设计、会展服务、会展商贸、产教融合、科技创新的上下游及配套企业落户我区。2021年5月份以来,已签约中国国际制药机械博览会等一批国际性展会,落户会展企业300余家,推进天下秀、天津衣联网、南开大学校友创业项目如日中天(无人机)等一批产教融合项目加快落地。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 深度发挥平台优势。津南区将依托会展中心和海教园两个平台,持续深化产教展城深度融合。一方面,修订完善《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会展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持续保障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建设运营,强化政策吸引,加大招商力度。另一方面,持续深化海教园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一体化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海教园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充分借重园区院校资源,深度挖潜、深度融合,因势利导的利用会展业带来的充沛人流、商流,吸引参展单位在会展之余到海教园参观访学,提升教培产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能级。
2. 做大做强展教联盟。积极开拓展教联盟会展理论研究新领域,构建会展学知识体系和会展人才培养平台,搭建专业人才实习基地和聘用平台,为会展及相关企业输送专业人才、提供发展动力。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整合海教园教育资源,推进驻区高校打造教育培训基地,推动会展经济功能区建设,助力我市会展产业发展。
3. 注重拓展“创业空间”。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中关百知创业空间”是海教园落实产业引育、教育服务的重要载体,集成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标志着海教园发动社会力量打造产业空间,推动产业引育,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布局向更深层次推进。津南区将进一步把“创业空间”做大做强,引流职业院校资源,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打造教育、培训、食宿为一体的海教园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实践基地。
4. 强化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技能提升计划,按照技能中国的要求,在确保培训质量的前提下,扩大培训数量。支持区内职业培训机构面向全市企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促进产教融合。
非常感谢您对我区人才创新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2022年4月27日
工作人员: 王奎坡 联系电话: 1375238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