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0369号建议的落实情况 | |||||
类别: |
A | ||||
签发领导: |
付强 | ||||
公开属性: |
是 | ||||
赵国锋代表: | |||||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洼地和高效机制, 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的建议”的建议,经会同发改委、津南城投、金融工作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国资委、海教园管委会研究答复如下: | |||||
一、今年以来的推动落实情况 (一)建设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大学科技园。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推动,要求在全市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中找准津南之位、展现津南之为、体现津南之特,高标准规划好、高质量建设好、高水平运营好大学科技园。市场化运营,选取辛勤“园丁”,建立专业运营团队。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运营公司,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同时,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撑,采取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推进津南区大学科技园规范建设。现有天津大学科技园、南开大学科技园、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3家市级大学科技园。运营面积3.6万平方米,共引入奥特贝睿、奇点科技等科技型企业160余家。 积极探索具有津南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建设道路,由天津开放大学牵头的天津市首家职业院校联合大学科技园于6月18日成功开园。采用“1+2+N”建设模式,一期载体10000平米,以天津开放大学6000平米载体为主园,以电子信息学院2000平米、轻工职业学院2000平米为分园,联合N家职业院校共同参与建设。结合天开园建设总体思路,创新“工作专班+运营公司”组织架构,按照“一家运营+多家参与”模式运营,突出产教融合基础、开放创新优势和职业教育特色,构建职业院校特色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统筹推进海河教育园区内高校对外开放载体空间、仪器设备、教育培训、生活服务等资源,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发布海教园大学科技园第一批开放资源110项,为产教融合开辟新通道。 (二)高标准建设天开津南园。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速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推进津南区高质量发展,我区正高标准建设天开津南园。建设天开津南园对推进我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意义。 1.高站位发挥管理体制优势 按照“成立一个专班、引领津南园,确定一份规划、建好津南园,构建一种机制、激活津南园,梳理一批项目、赋能津南园,制定一套政策、做强津南园”的“五个一”工作总方针,建立完善津南园“领导小组+管委会+平台公司”扁平化管理模式。区委区政府组建津南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驻区相关高校高职纳入其中,组建工作专班。充分借鉴海教园管理体制改革经验,发挥海教园管委会法定机构优势,统筹推进海教园、天开津南园、津南经济开发区一体化发展。以海教园投资公司为平台运营公司,建立健全职责明确、集中统一、充分授权、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海教园科教资源聚集优势、天开津南园平台优势、经开区产业基础优势,激活内部资源,导入外部资源,用高端引领高端,培育津南园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分阶段投入载体空间资源 一是以海棠科创园、海棠众创大街、大学科技园等17万平方米已有科创载体承接科技创业项目。二是加快建设毗邻南开大学新校区的天开智慧小镇一期,力争9月底部分产业载体投入使用。三是启动建设毗邻天津大学新校区的天开智慧小镇二期。四是科学有序开发天开智慧小镇剩余约60公顷土地。五是加快编制海河教育园区三期高研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中远期天开津南园发展提供科创载体。 3.全链条构建科创服务体系 一是突出服务特色,设立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政务服务中心,同步启用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首个区域分中心——津南分中心,与天津滨海柜台交易市场股份公司共同成立津南园企业服务运营分中心,中国农业银行在津南园成立天开园第一家科技支行。二是落地创投基金,成立海河宽带智汇产业基金和智选创投基金,引进中美绿色、北洋海棠二期等优质市场化基金14.5亿元,正在推进建立海河智能制造绿色产业发展基金,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专业化增值服务。三是强化人才支撑,以驻区高校和高职为依托,既培养有“科学家精神”的研究型人才,又输出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为津南园提供全链条人才支撑。 4.全方位搭建创新政策体系 津南园不断完善创新政策,发布了产业引育若干政策以及《津南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津南区关于加快引育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十条措施》2个专项政策。聚焦“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业孵化”3类创新服务,重点面向“企业人才、专业人才、创业人才”3类创新主体,支持企业引入高质量人才助力企业发展、行业导入高水平专家带动行业革新、市场涌入创业型人才优化创新生态,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 二、针对当前实际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将围绕天开津南园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学习借鉴中关村先进经验,以海教园管委会为主体,承担津南园运营管理、招商引资、机制创新、综合协调等职能,将经开区划入管委会统一管理拓展产业载体,创新设立海教园联合技术转移办公室,坚持统筹、精简、效能、责权统一等原则,为津南园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开发、高效率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搭建金融对接平台。用好已引入的北洋海棠、尚势创业与中美绿色等基金,持续引入产业投资基金,扩大产业基金规模,发挥基金引导作用,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持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整合海教园与经开区招商力量,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津外重点区域开展招商考察活动,瞄准高校圈、院所圈、企业圈筛选高层次战略合作伙伴,设立协同创新中心,结合津南园人才智力资源丰富特色,建立人才输出和产业引入“双向导流”合作机制,打造天开园“五湖四海”朋友圈。 四是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引入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进驻津南园,吸引更多产业基金投早投小,建立风险投资生态锻造科技硬核力量,组建专业服务队伍“为科学家配上经纪人”,全方位帮助创业者完成从科学家向企业家、创业项目“从0到1”的转变,吸引创新要素“聚集”进来,促进优质资源“流动”起来。 | |||||
2023年07月05日 | |||||
工作人员: |
李昂 |
联系电话: |
285590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