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关爱版

津南区科技局对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0531号建议的落实情况

来源:天津市津南区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3-07-31 15:10


对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

0531号建议的落实情况


类别:

A


签发领导:

付强


公开属性:

何勇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为天开高教科技园高质量发展贡献海棠力量的建议”的建议,经会同工业和信息化局、津南城投、人力社保局、合作交流办、海教园管委会研究答复如下

一、今年以来的推动落实情况

(一)建设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大学科技园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推动,要求在全市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中找准津南之位、展现津南之为、体现津南之特,高标准规划好、高质量建设好、高水平运营好大学科技园。有天津大学科技园、南开大学科技园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3家市级大学科技园。运营面积3.6万平方米,共引入奥特贝睿、奇点科技等科技型企业160家。

积极探索具有津南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建设道路由天津开放大学牵头的天津市首家职业院校联合大学科技园于618日成功开园采用“1+2+N”建设模式,一期载体10000平米,以天津开放大学6000平米载体为主园,以电子信息学院2000平米、轻工职业学院2000平米为分园,联合N家职业院校共同参与建设。创新“工作专班+运营公司”组织架构,按照“一家运营+多家参与”模式运营,突出产教融合基础、开放创新优势和职业教育特色,构建职业院校特色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统筹推进海河教育园区内高校对外开放载体空间、仪器设备、教育培训、生活服务等资源,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发布海教园大学科技园第一批开放资源110项,为产教融合开辟新通道。

(二)高标准建设天开津南园。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速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推进津南区高质量发展,我区正高标准建设天开津南园。建设天开津南园对推进我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意义。

1.分阶段投入载体空间资源

一是以海棠科创园、海棠众创大街、大学科技园等17万平方米已有科创载体承接科技创业项目。二是加快建设毗邻南开大学新校区的天开智慧小镇一期,力争9月底部分产业载体投入使用。三是启动建设毗邻天津大学新校区的天开智慧小镇二期。四是科学有序开发天开智慧小镇剩余约60公顷土地。五是加快编制海河教育园区三期高研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中远期天开津南园发展提供科创载体

2.全链条构建科创服务体系

一是突出服务特色,设立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政务服务中心,同步启用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首个区域分中心——津南分中心,与天津滨海柜台交易市场股份公司共同成立津南园企业服务运营分中心,中国农业银行在津南园成立天开园第一家科技支行。二是落地创投基金,成立海河宽带智汇产业基金和智选创投基金,引进中美绿色、北洋海棠二期等优质市场化基金14.5亿元,正在推进建立海河智能制造绿色产业发展基金,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专业化增值服务。是强化人才支撑,以驻区高校和高职为依托,既培养有“科学家精神”的研究型人才,又输出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为津南园提供全链条人才支撑。

3.全方位搭建创新政策体系

津南园不断完善创新政策,发布了产业引育若干政策以及《津南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和《津南区关于加快引育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十条措施》2个专项政策。聚焦“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业孵化”3类创新服务,重点面向“企业人才、专业人才、创业人才”3类创新主体,支持企业引入高质量人才助力企业发展、行业导入高水平专家带动行业革新、市场涌入创业型人才优化创新生态,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

二、针对当前实际情况下一步工作计划

发挥现有大学科技园作用,全面提升发展能级。

做好天津大学科技园(津南)、南开大学科技园(津南园)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海教园大学科技园的提质增效工作,充分发挥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核心区优势,继续在全市大学科技园工作中走在第一方队。同时,积极做好科技、人才、金融等政策体系的完善,推进科技园良性发展。

)持续推动天开津南园建设,提高创新服务供给水平

一是搭建金融对接平台。用好已引入的北洋海棠、尚势创业与中美绿色等基金,持续引入产业投资基金,扩大产业基金规模,发挥基金引导作用,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是持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整合海教园与经开区招商力量,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津外重点区域开展招商考察活动,瞄准高校圈、院所圈、企业圈筛选高层次战略合作伙伴,设立协同创新中心,结合津南园人才智力资源丰富特色,建立人才输出和产业引入双向导流合作机制,打造天开园五湖四海朋友圈。是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引入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进驻津南园,吸引更多产业基金投早投小,建立风险投资生态锻造科技硬核力量,组建专业服务队伍为科学家配上经纪人,全方位帮助创业者完成从科学家向企业家、创业项目01”的转变,吸引创新要素聚集进来,促进优质资源流动起来。四是打好科创好牌,做大做强校友经济。建立海教园科技成果资源池,强化科技成果供给侧转化需求榜单发布、合作对接、落地转化等工作。对接国内高校校友会,支持杰出校友企业家与在校科研人员合作转化成果,共同创新创业。

2023年07月11日


工作人员:

闫博

联系电话:

28559060



分享到:
新媒体矩阵
政务邮箱
帮办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