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天津市小站实验中学

来源: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3-10-26 15:32


学校全称 天津市小站实验中学
办学性质 事业单位 设计规模 36个教学班
坐落地址 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北马路19号
通信地址 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北马路19号
邮政编码 300353 联系电话 28618003
历史沿袭 小站实验中学1973年建校,原校名为北湖中学(因坐落在小站镇北湖村而得名),2002年更名为天津市小站实验中学,2018年8月迁入现校址。北湖中学1973年建校时,当时生源有北湖学校初中班的学生,也有东大站主校初中班(时称戴帽中学)的学生。冯恩忠——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担任了学校第一任校长,带领师生开始了创业的历程。当时,学校被荒野包围,没有围墙。坐在仅有两排平房教室的学生,从墙上的窟窿,能看到一望无垠的田野。教室矮小简易,三块土坯搭成课桌,学生自带板凳。冬天寒风袭来,孩子们搓手跺脚驱寒;夏天屋顶漏雨,学生们捧着书满教室寻找避雨的地方。正所谓:黑屋子,土台子,坐着一群泥孩子。1974年,师生一起打草和泥,脱坯盖房,远处的教师才有了宿舍。1975年,为学校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师生动手自己烧砖盖教室砌围墙。当时教师上课只是一根粉笔,一张嘴,一块用水泥抹在墙上凹凸不平的黑板。1976年地震震裂了师生用汗水建造的校舍,从此,学生们便坐在摇摇欲坠、用钢筋拽着的教室里上课。学校冬天点火生炉子,师生动手打煤坯驱寒,教学设备奇缺,师生自制教具上课。艰苦的环境,磨练了师生的意志,也形成了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办学、创新发展的优良传统。
1980年,东大站主校的戴帽中学合并到北湖中学,学校扩大成为一个拥有十四个教学班的学校。1982年为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办起了校办工厂,根据周边阀门厂较多,办起了为阀门配套的压胶厂。1989年学校又办起了阀门厂,为学生学习的同时学些儿技能,在校办起职业班。
1991、1992年,时任校长的刘庆起争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在学校原址建起了两栋二层教学楼,教学条件有了根本的改变。2001年底一座新教学楼在老校舍比邻落成,2002年初学校更名为“天津市小站实验中学”。同年与“北大附中”合作办学并成为“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校”。学校在李洪来校长的领导下,改变原有的教学手段,自筹资金建起了局域网,教室安装大屏幕,教师教学电子化,学生学习网络化。学校教学驶上了快车道,同年中考获得全区第三名的好成绩,连续被评为中考先进单位。
2008年秋,邵长春校长走上了学校的领导岗位,如何保持学校在全区的领先地位是他日夜思考的问题。除了坚持特色,立足传统,还要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走特色发展之路,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2020年9月,张洪武校长接任校长工作,他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工秉持“让每一名学生收获特长,为每一名学生做好人生规划”的办学理念,始终铭记并传承厚道朴实、感恩奉献、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老北湖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学特色 学校多年以来以电化教学的发展引领学校工作的发展,形成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在津南区率先实现电子备课上传管理,同时不断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与天津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合作,成为天津师大教学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师大的技术资源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教师能自觉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自主开发和使用白板课件、微课制作等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271”教学模式得以落实,促进了构建高效课堂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继续提升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的融合,学校基于数字化技术构建了智慧课堂,促进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变革,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学校紧紧抓住体育的活性载体,以素质拓展活动为平台,发展学生特长,学校一贯积极落实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阳光体育进校园”的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我校通过体育艺术“2+1”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校为田径项目传统校和足球项目特色校,三跳项目和乒乓球也是我校的优势项目,各项目运动队利用周一至周五第八节课和社团活动时间及周六日进行训练,推动学校特色活动的发展。




分享到:
新媒体矩阵
政务邮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