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区卫生计生委关于转发天津市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2018年版)的通知
    
委直单位、各卫生院、双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现将市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天津市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2018年版)》(津卫疾控〔2018〕79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做好相关技术培训和指导等工作。
     
     
     
2018年4月19日
 
    
 
    
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文件
     
津卫疾控〔2018〕79号
    
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2018年版)的通知
    
各区卫生计生委、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社会发展局,委直属有关单位,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中央驻津医院,部分部队、企事业单位医院: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布病监测工作,切实提高监测质量,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8〕141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组织制定了《天津市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2018年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此件主动公开)
    
天津市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方案
    
(2018年版)
    
一、背景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以下简称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人兽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污染物而感染。近年来我市人间布病疫情持续上升,聚集、暴发疫情时有发生。为进一步做好天津市人间布病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质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监测目的
    
(一)掌握我市布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二)掌握布病病例的感染来源和危险因素。
    
(三)了解布病病例的病原学特征。
    
三、病例定义
    
(一)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病人与疑似布鲁氏菌感染的家畜或畜产品有密切接触史,或生食过牛、羊乳制品,或生活在布病疫区内;或从事布鲁氏菌培养、检测或布鲁氏菌疫苗生产、使用等工作。
    
2.临床表现。
    
(1)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头痛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部分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
    
(2)多汗: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可湿透衣裤、被褥等。
    
(3)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部分慢性期病例骨关节系统损害,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和畸形等。
    
(4)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
    
(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
    
(6)其他: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3.实验室检查。
    
(1)初筛试验。
    
1)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结果为阳性。
    
2)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结果为阳性。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为阳性。
    
4)布鲁氏菌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检出疑似布鲁氏菌。
    
(2)确证实验。
    
1)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及以上。
    
2)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1:400(++)及以上。
    
3)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及以上。
    
4)从病人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标本分离培养到布鲁氏菌。
    
(三)病例分类
     
1.疑似病例:同时具备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者。
    
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任一初筛检查结果阳性者。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同时具备任一项确证实验证据者。
    
4.隐性感染:具备流行病学史,同时具备任一项确证实验证据,但无临床表现者。
    
(四)病程分期
     
1.急性期:发病3个月以内,凡有高热和有明显其他症状、体征(包括慢性期患者急性发作),并出现较高滴度的血清学反应者。
    
2.亚急性期:发病在3~6个月,凡有低热和其他症状、体征(即有慢性炎症),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者。
    
3.慢性期:发病6个月以上,体温正常,有布病症状、体征,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者。
    
四、监测方式和内容
    
(一)病例报告和随访
     
1.责任报告单位及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病例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发现病例后,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于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及时向属地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
    
3.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居住地所属辖区的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病例报告后,要在24小时内完成报告卡审核,对全部网报病例和职业人群监测阳性者两周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填写《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附表1)并上报市疾控中心,及时率100%。
    
4.疫点处置。对疫点进行消毒,对疫点周围人群发放宣传材料并进行疾病宣传教育,对有共同暴露人员采集血液标本并填写《布病疫点高危人群采样登记表》(附表2);对血清学检查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和发病情况。
    
5.病例随访。各区疾控中心要对辖区内的布病新发病例开展随访调查,了解病例的治疗、用药、就诊情况、预后及医疗花费等信息。自报告日期起,每2个月对病例进行1次随访,填写《布病病例随访表》(附表3),至病例痊愈或完成3次随访(6个月)结束,随访率≥90%,及时率100%。
    
(二)可能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报告
     
1.报告范围。可能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范围,包含如下三类情况:
    
(1)暴发。在布病持续流行的区,3周内,同一自然村屯、社区、饲养场、牲畜集散地、屠宰加工厂等场所发生3例及以上急性期布病病例。
    
(2)新发。既往5年内无本地布病病例报告的区,出现1例及以上本地急性期布病病例。
    
(3)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为其他可能造成公共卫生威胁,或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达到一般及以上级别的布病疫情相关事件。
    
2.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收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收到报告后2小时以内以电话或传真的方式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后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下,根据不同级别,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三)监测点工作
     
1.监测点的选定。根据全国布病疫情形势,天津市属于一类地区,选定北辰、武清、宝坻、宁河、静海、滨海新区6个有畜牧养殖业的农村地区为监测点。
    
2.监测内容和方法。各监测点除按上述工作要求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外,应当每年开展针对重点职业人群的血清学监测和布病筛查,同时收集畜间疫情资料,开展病原学监测。
    
(1)重点职业人群监测
    
1)监测对象。重点监测对象为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职业人群,年龄范围为15~70岁,监测数量要求每个监测点每年不少于700人,填写《人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登记表》(附表4)。
    
2)监测场所。监测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职业人群集中的乡(镇)及屠宰场、牲畜交易市场和畜产品加工厂等工作场所,作为固定监测乡(镇)和固定监测场所,开展连续监测。选择固定监测乡(镇)养殖户集中的若干个村和若干个固定监测场所,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兽医、饲养员、放牧员、接羔员、育羔员和牲畜交易、屠宰、皮毛、乳肉加工人员等职业人群开展监测。固定监测乡(镇)或者固定监测场所的数量根据调查样本量确定。
    
3)监测时间。全年开展监测工作,重点在流行季节(3-8月)。
    
4)监测内容。对所有监测对象开展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查。血检样品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血清学检查结果阳性者应当由临床医生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各监测区监测人数每年不少于140人,采集与家畜(牛、羊)及畜产品有密切接触机会的职业人群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冷冻保存、运输,血清标本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若区疾控中心无法进行血清监测送市疾控中心检测。对所有开展血清学检查的人员登记于《重点职业人群调查一览表》(附表5),并记录血清学检查和布病诊断情况。各监测点将实验室检测结果填写于《布病血清学检测登记表》(附表6)。在每年监测工作结束后,每个监测点应当填写《重点职业人群监测结果统计表》(附表7)。
    
(2)畜间疫情收集。监测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主动与畜牧部门联系,了解畜间布病疫情动态和防制情况,如牛、羊存栏数和出栏数,牛、羊布病血检个体阳性率和群阳性率,以及畜间检疫和免疫情况等。
    
(3)职业人群干预:对职业人群开展现场讲解、发放宣传材料、干预用品等方式宣传布病的相关知识。配合采血检测起到早期发现病例的目的。
    
(四)病原学监测
     
1.监测点病原学监测。监测辖区内医疗机构负责采集急性期病人全血或关节液、脑脊液标本,一般采集静脉血5ml注入培养瓶,置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原学监测。对暴发疫情、新发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的病例及对可疑的传播因子均开展病原学检测。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现场调查时,采集急性期病例全血开展细菌分离培养,并填写《布病病例病原检测标本送检表》。在本市完成细菌分离及鉴定后,将分离菌株送至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进行复核,并填写《布鲁氏菌菌株登记表》。
    
3.标本(菌株)运送。收集单位向上级单位运送标本(菌株),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和《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相关要求进行。
    
五、数据收集、分析与反馈
    
(一)数据收集。布病病例报告信息,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次年1月15日前,各监测点完成上年度布病监测总结,并填写《重点职业人群调查一览表》、《重点职业人群监测结果统计表》(数据采集截止日期为当年12月31日),上报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本市监测点上述报表和辖区内其他区的相关监测数据,以及全市本年度完成的《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和《布鲁氏菌菌株登记表》,并撰写市级布病监测总结,于次年1月底前上报中国疾控中心。上述资料均上报电子版发送至中国疾控中心指定的邮箱或者电子信息系统,如涉及患者姓名,均以编码代替。
    
(二)数据分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至少每半年对辖区布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发病情况,病例分布情况、重点人群感染状况和病原学监测结果。可结合畜间监测结果及流行因素作出风险评估,提出对策建议。
    
(三)疫情反馈与通报
     
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将定期分析结果报告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并反馈医疗机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向同级畜牧兽医、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通报。
    
2.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病例个案调查后,发现输入、扩散、暴发等情况,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调查处理时,应当及时将调查结果通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向畜牧兽医、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通报,协调相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开展动物疫情或可能受污染的动物产品的调查处置。
    
六、质量控制
    
(一)培训。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布病监测工作培训。
    
(二)实验室质量控制。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每年负责对区级实验室开展血清学检测质量考核,并定期通报质量控制结果。
    
(三)督导。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对辖区内布病监测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将督导情况报告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考核评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照国家考评方案,每年组织对监测点监测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上报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七、职责与分工
    
(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领导辖区布病监测工作,保障监测工作所需人员和经费。
    
(二)市疾控中心
     
1.负责我市布病监测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
    
2.负责我市监测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开展布病监测督导、考核、评估。
    
3.负责我市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反馈和上报。
    
4.负责我市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
    
5.负责收集我市布病菌株进行复核和分型。
    
6.负责将我市布病菌株送中国疾控中心进行复核。
    
(三)区级疾控中心
     
1.负责本辖区内布病监测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
    
2.负责本辖区监测工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开展布病监测督导、考核、评估。
    
3.负责本辖区布病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血清学检测阳性者的个案调查。
    
4.完成高危人群血清学检测,对检测阳性者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5.掌握当地的畜间布病疫情,了解当地的家畜的检疫、免疫和阳性畜情况。
    
6.负责本辖区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反馈和上报。
    
7.负责本辖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
    
8.负责收集本辖区的布病菌株,送市疾控中心保存、复核和分型。
    
(四)医疗机构
     
1.按照监测方案要求及时发现、诊断和报告病例。
    
2.负责就诊布病病例标本采集工作并协助疾控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3.培养出布鲁氏菌要及时通知本辖区疾控中心。
    
附表:1.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
    
         2.布病疫点高危人群采样登记表
    
3.布病病例随访表
    
4.人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登记表
    
5.重点职业人群调查一览表
    
6.布病血清学检测登记表
    
7.重点职业人群监测结果统计表
    
8.布病病例病原检测标本送检表
    
9.布鲁氏菌菌株登记表
    
   
   
   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办公室                  
    
 
 
 
 
附件1
     
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          病例编码□□□□□□□□
     
第一部分患者基本信息(1-9项可从大疫情个案报告卡获取)
     
1.患者姓名:(患儿家长姓名:)
     
2.性别:⑴男⑵女
     
3.出生日期:年月日
     
(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年龄单位:□岁□月□天)
     
4.职业:⑴幼托儿童⑵散居儿童⑶学生⑷教师⑸保育保姆⑹饮食从业人员⑺商业服务
     
⑻医务人员⑼工人⑽民工⑾农民⑿牧民⒀渔(船)民⒁干部职员
     
⒂离退人员⒃家务待业⒄其他,请注明:⒅不详
     
5.从事感染布病的高风险职业:⑴饲养⑵放牧⑶屠宰工⑷皮毛加工工人
     
⑸乳肉加工销售人员⑹畜产品收购、贩运人员⑺兽医⑻实验室人员
     
⑼其他,请注明:(10)不从事
     
6.现地址: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市、区)
     
镇(乡)村(街道)(门牌号)
     
7.发病日期:年月日
     
8.诊断日期:年月日
     
9.报告日期::年月日
     
10.病程分期:(1)急性期(2)亚急性期(3)慢性期□
     
11.本次患布病是否住院治疗:⑴是,住院时间为天;⑵否□
     
12.就诊过程
     
| 次数 | 医疗机构 | 就诊科室 | 就诊时间 (年/月/日) | 诊断及时间 (年/月/日) | 是否住院 | 入院日期 | 住院 天数 | 
| 1 | 
 | 
 | 
 | 
 | 
 | 
 |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4 | 
 | 
 | 
 | 
 | 
 | 
 | 
 | 
13.治疗:
     
13.1抗生素治疗:⑴有⑵无□
     
 13.2 抗生素种类及治疗时间:
     
(1)四环素(天)(2)链霉素(天)(3)利福平(天)
     
(4)强力霉素(天)(5)其他(天)
     
 2.4转归:⑴痊愈⑵好转⑶未愈□
     
⑷死亡(年月日死于)
     
第二部分暴露史调查
     
1.你是否有牲畜及其制品接触史:□是□否□不清楚(如选“否”或“不清楚”跳至题目2)
     
(1)接触牲畜种类(可多选):□牛□羊□猪□狗□鹿□其他,请注明:
     
在发病前3周是否与动物有以下接触(如是,请打√)
     
| 接触方式 | 是否 | 频率(次/周) | 手部伤口 (有、无、 不清楚) | 防护 | 接触后是否立即洗手 | 备注 | ||
| 是否 | 方式* | 是否 | 方式** | 
 | ||||
| 屠宰 | 
 | 
 | 
 | 
 | 
 | 
 | 
 | 
 | 
| 配种 | 
 | 
 | 
 | 
 | 
 | 
 | 
 | 
 | 
| 接生 | 
 | 
 | 
 | 
 | 
 | 
 | 
 | 
 | 
| 剪羊毛 | 
 | 
 | 
 | 
 | 
 | 
 | 
 | 
 | 
| 接触流产物 | 
 | 
 | 
 | 
 | 
 | 
 | 
 | 
 | 
| 进牲畜圈舍 | 
 | 
 | 
 | 
 | 
 | 
 | 
 | 
 | 
| 其他 | 
 | 
 | 
 | 
 | 
 | 
 | 
 | 
 | 
*防护方式:⑴戴口罩(2)戴手套(3)戴帽子
     
**洗手方式:(1)清水(2)肥皂(3)洗手液(4)消毒液
     
(2)有(可多选):□饲养□放牧□屠宰□产品(肉、奶、皮毛等)加工
     
□贩运□交易□兽医□实验室□接种疫苗,型号为:
     
□其他,请概要描述:
      
(3)可能感染地点:
     
□在家里□工作场所(如屠宰厂、养殖厂、皮毛加工厂等),请注明工作场所具体名称和地址:□其他,请注明:
      
(4)可能传染源去向:
      
(5)是否有共同接触人员:□是□否□不清楚(如选“否”或“不清楚”跳至题目2)
     
(6)共同接触人员
     
| 姓名 | 联系方式 | 住址 | 
| 
 | 
 | 
 | 
| 
 | 
 | 
 | 
| 
 | 
 | 
 | 
| 
 | 
 | 
 | 
2.饲养放牧:⑴是⑵否□
     
如是,请填写以下信息:
     
a饲养户类型:(1)专业养殖户  (2)散养户□
     
b开始养殖时间:年月日
     
c饲养畜来源:□
     
(1)集市购买购买地点(不清楚)牲畜原产地:(不清楚)
     
(2)他人转卖(转卖人)
     
d是否将牲畜全部卖出:□⑴是(时间:年月日)⑵否
     
e卖往何处:(1)本村(2)本乡(3)本区其他乡镇(乡)(4)本市其他区(区)
     
(5)外省(省)(9)不清楚
     
f饲养牲畜接种布病疫苗⑴是⑵否□
     
如是,请填写接种日期年月,接种人:接种方式:
     
3.您是否食用过未煮熟的牛羊肉、奶,或食用过生奶及奶制品?
     
□是,深入追问食物来源:
     
(1)具体食用了什么:
     
(2)牌子、生产厂家、生产批次等:
     
□否□不清楚
     
(3)食用时间及购买时间等:
     
(4)剩余食物去向:
     
(5)是否有同食人员:□是□否□不清楚(如选“否”或“不清楚”跳至题目3)
     
(6)同食人员
     
| 姓名 | 联系方式 | 住址 | 
| 
 | 
 | 
 | 
| 
 | 
 | 
 | 
| 
 | 
 | 
 | 
| 
 | 
 | 
 | 
3.你是否到过布病流行区?□是□否□不清楚
     
第三部分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
     
1.1发热⑴有⑵无□
     
1.2发热持续(天)□□
     
1.3多汗⑴有⑵无□
     
1.4肌肉、关节酸痛⑴有⑵无□
     
1.5乏力⑴有⑵无□
     
1.6肝肿大⑴有⑵无□
     
1.7脾肿大⑴有⑵无□14
     
1.8淋巴结肿⑴有⑵无□
     
1.9睾丸肿大⑴有⑵无□
     
1.10并发症:⑴有,请注明:⑵无□
     
2.实验室检查结果
     
2.1 初筛试验: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⑴阳性⑵阴性⑶未做□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⑴阳性⑵阴性⑶未做□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⑴阳性⑵阴性⑶未做□
     
布鲁氏菌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检出疑似布鲁氏菌:⑴是⑵否⑶未做□
     
2.2 确诊试验:
     
试管凝集试验:⑴阳性,滴度1:+⑵阴性⑶未做□
     
Coomb’s试验:⑴阳性,滴度1:+⑵阴性⑶未做□
     
补体结合试验:⑴阳性,滴度1:+⑵阴性⑶未做□
     
分离出布鲁氏菌:⑴是⑵否⑶未做□
     
调查小结:
     
调查单位:            调查人员: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2
     
布病疫点高危人群采样登记表
     
区
     
| 编号 | 采样地点(单位)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籍贯 | 来津日期 | 本单位工作时间 | 工种 | 接触史 (阳性或流产家畜) | 检测结果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采样人: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3               
     
布病病例随访表
     
病例编号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话:
     
病例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 
 | 第一次随访 | 第二次随访 | 第三次随访 | |
| 随访日期 | 年月日 | 年月日 | 年月日 | |
| 
 症状 
 | ⑴发热⑵多汗⑶乏力⑷肌肉、关节酸痛⑸淋巴结肿⑹无不适 | ⑴发热⑵多汗⑶乏力⑷肌肉、关节酸痛⑸淋巴结肿⑹无不适 | ⑴发热⑵多汗⑶乏力⑷肌肉、关节酸痛⑸淋巴结肿⑹无不适 | |
| 
 
 
 
 
 
 用药情况 
 
 | 抗生素 使用 | ⑴是⑵否 | ⑴是⑵否 | ⑴是⑵否 | 
| 
 
 药品种类 
 | ⑴四环素⑵利福平⑶强力霉素⑷链霉素⑸多西环素⑹奥美拉唑⑺左氧氟沙星⑻头孢菌素 | ⑴四环素⑵利福平⑶强力霉素⑷链霉素⑸多西环素⑹奥美拉唑⑺左氧氟沙星⑻头孢菌素 | ⑴四环素⑵利福平⑶强力霉素⑷链霉素⑸多西环素⑹奥美拉唑⑺左氧氟沙星⑻头孢菌素 | |
| 
 
 
 用药剂次 
 | 1.片(粒)/天×天 2.片(粒)/天×天 3.片(粒)/天×天 | 1.片(粒)/天×天 2.片(粒)/天×天 3.片(粒)/天×天 | 1.片(粒)/天×天 2.片(粒)/天×天 3.片(粒)/天×天 | |
| 
 
 
 住院治疗 | 1.      住院治疗天 2.      住院治疗天 3.      住院治疗天 | 1.住院治疗天 2.住院治疗天 3.住院治疗天 | 1.住院治疗天 2.住院治疗天 3.住院治疗天 | |
| 累计医疗花费 | 元 | 元 | 元 | |
调查小结:
      
调查单位调查人审核人
      
 
  
附件4                       
    
人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登记表
    
区
     
| 地址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业 | 接触史 | 症状 | 体征 | 其他 | ||||||
| 发热 | 多汗 | 乏力 | 肌肉关节疼痛 | 肝肿大 | 脾肿大 | 睾丸肿大 | 淋巴结肿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表人: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5
    
重点职业人群调查一览表
    
市区镇(乡、街)
    
| 姓名 | 性别 | 现住址 | 电话 | 职业/年限 | 布病既往史 | 临床症状 | 虎红平板 | 试管凝集 | 细菌培养 | 诊断 | |||||||||
| 有 | 无 | 如有, 是否治愈 | 有 | 无 | 如有, 发病日期 | 阳性 | 阴性 | 阳性 | 阴性 | 阳性 | 阴性 | 新患 | 老患 | 阴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注:*临床症状:如具备布病主要临床表现(如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痛等症状)任何一项则填写“有”,否则填写“无”。 *新发患者:指本次职业人群布病筛查发现的新病例,包括既往感染已经痊愈但是重复感染发病者。 *老患者:指本次筛查中发现的既往诊断为布病但尚未治愈、长期迁延不愈的患者。 | |||||||||||||||||||
 
  
附件6
    
布病血清学检测登记表
    
市区镇(乡、街)
    
| 样品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联系电话 | 接触史 | 发病日期 | 确诊日期 | 采样单位 | 血清学检查结果 | 备注 | ||||
| 虎红平板 | 胶体金 | ELISA | 试管凝集 | |||||||||||
| IgM | Ig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注:接触史一栏直接填写序号1.家畜2.畜产品3.布氏菌培养物4.生活在疫区5.布氏菌疫苗 | ||||||||||||||
 
  
附件7
    
重点职业人群监测结果统计表
    
市区镇(乡、街)
    
| 乡(镇、场) | 血检人数 | 性别 | 职业 | 试管凝集检查 | 细菌分离 培养 | 发现病 例数 | 备注 | |||||||||||
| 男 | 女 | 放牧 | 饲养 | 兽医 | 皮毛乳肉加工 | 屠宰 | 交易 | 其他 | 阳性 | 阳性率% | 阳性 | 阳性率% | 新患 | 老患 | 隐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注:*新发患者:指本次职业人群布病筛查发现的新病例,包括既往感染已经痊愈但是重复感染发病者。         *老患者:指本次筛查中发现的既往诊断为布病但尚未治愈、长期迁延不愈的患者。 | ||||||||||||||||||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
 附件8
    
布病病例病原检测标本送检表
    
送检单位:市区
     
| 样本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联系电话 | 接触史 | 发病日期 | 采集日期 | 送检日期 | 样本名称(血、关节液、脑脊液等) | 采样单位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注:接触史一栏直接填写序号1.家畜2.畜产品3.布氏菌培养物4.生活在疫区5.布氏菌疫苗 | |||||||||||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附件9
    
布鲁氏菌菌株登记表
    
省(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序号 | 菌株种型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家庭地址 | 发病日期 | 采样日期 | 分离日期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