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关爱版 简体| 繁体

加快推进示范镇建设 抢占城乡一体化高地
来源:八里台镇政府 发布时间:2010-10-04 00:00

内容概述:
十七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关系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其标志是以一体化的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形成城乡之间相互依赖、合作密切、结构合理的发展关系,以实现城市与乡村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渗透、互相融合,最终实现“城乡等值化”的目标。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八里台镇抢抓机遇,积极推进示范镇建设,让农村居民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样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目标。

加快推进示范镇建设  抢占城乡一体化高地

八里台镇人民政府镇长  陈世忠

(2010年10月)

 

十七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关系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其标志是以一体化的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形成城乡之间相互依赖、合作密切、结构合理的发展关系,以实现城市与乡村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渗透、互相融合,最终实现“城乡等值化”的目标。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八里台镇抢抓机遇,积极推进示范镇建设,让农村居民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样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目标。

一、依托镇域优势,积极推进示范镇建设

八里台镇位于津南区的西南部,镇域面积106.3平方公里,是津南区土地面积最大的镇,现辖1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4.8万。承担区“东进、西连、南生态、北提升”发展战略中的“西连”和“南生态”战略,介于市中心城区和规划南港之间,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环境便利,东距滨海新区核心区35公里,南与滨海新区的大港区域相连,北距市中心城区15公里,距天津机场20公里。津港公路和在建的津港高速贯穿镇区与市中心及南港相连,津晋、唐津高速公路在镇区均设有出入口,与津汕、京沪、威乌等多条高速公路共同构成方便快捷、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

在认清自身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以及其他资源优势的前提下,我们充分发挥“洼地效应”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八里台镇自2007年6月6日,正式被市政府批准为第二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单位,并于同年7月正式启动示范镇建设。三年来,八里台镇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严格按照“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和“居住社区、工业园区、农业设施园区”三区联动的要求,科学规划,认真贯彻示范镇建设中“土地占补平衡、资金收支平衡和群众心态平衡”的原则,举全镇之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我镇城乡一体化进程。已经取得以下几项成果:

1、示范镇建设积极推进

一期工程涉及“两村一居”,即八里台村、团洼村和新春居委会,共建设97栋安置用房,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的还迁楼已经竣工,八里台村已有3000余户群众喜迁新居,团洼、新春居委会安置用房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正在进行之中,预计年底前完成群众的入住工作。

二期项目涉及的潘家洼和中义两村已完成村民公决、户型选择和安置地块的拆迁工作,目前正在办理开工的前期准备工作,预计5月底前即可启动建设。大韩庄和巨葛庄村的启动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2、“六路三河”靓点凸显

为了进一步加强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镇域整体形象,全年共投入资金近10亿元,完成了“六路三河”综合整治工程,“六路”即,津港公路、津港辅路、建设路、八二路、洪泥河东路和天嘉湖路;“三河”即,洪泥河、幸福河和大沽排污河。经过整治后的八里台镇域内道路宽阔、碧水蓝天,令人心旷神怡,快捷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城镇面貌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3、三次产业竞相发展

一是工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2010年1-9月份共引进工业企业43家,引进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8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2个。实现内资到位额6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额4188.7万美元。二是第三产业发展后劲十足。全国知名的地产企业落户我镇,星耀五洲、碧桂园、京基集团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海尔、中信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相继进驻。通过三个五星级酒店、商业街、滑雪场等项目启动,为我镇服务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一产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在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带动下,实施了元旭君子兰基地、生猪养殖基地、片林基地,锦堂农业科技园区项目建设,目前进展顺利。

4、地区发展明显增速

1-9月份,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7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85.28%,同比增长36.87%;财政收入4.26亿元,同比增长40.9%;固定资产投入24.1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9.15%,同比增长42.88%;农民人均纯收入9957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6.91%。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地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二、理清发展思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机制,加速城乡融合,使城乡共享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注重结合实际,采取适当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具体如下:

(一)多措并举,为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八里台镇的发展举措可以简要的归纳为四个字“谋、建、管、抓”。

1、谋—规划

结合我镇实际,整合镇域资源,完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提升八里台镇总体规划。深化示范镇一期、二期项目区规划。借助毗邻滨海新区、拟建综合市场和新西兰奶业等优势,高标准谋划双闸片区,全力把握好中信地产、海尔地产、恒华南侧地块、大韩庄村垃圾填埋场等重点项目的修详规,引导其错位发展,初步形成功能定位齐全、布局合理建设的格局。

2、建—示范镇

继续扎实推进示范镇一期、二期建设。与此同时,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也在紧张进行。建成了天嘉湖路和高尔夫路,并完成绿化等相关配套工程。完成津港公路镇区段、津港公路潘家洼段综合整治工程,完成白万路(津港高速至八二路段)、天嘉湖路延长线(天嘉湖至葛万公路段)、幸福路(津港公路至天嘉湖路段)拓宽改造、综合整治工程,初具便捷交通路网雏形。

3、管—建成区

按照“建管并重,重在管理”的原则,认真打造高质量的地区软环境,实现国际性品牌,使城市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和提升。目前建成区内已建立以社区居民委员会、邻里和居民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原有村民委员会形式暂时保留,循序渐进,逐步过渡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人员将依据社区的大小由5至9人组成。

4、抓—三次产业

今年上半年,我镇按照“精一强二兴三”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经济结构调整,狠抓招商项目。全面统筹三次产业发展,使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

按照这样的思路和发展理念,八里台镇确立了现实定位和长远目标:在进一步深化“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一三、二四、三五六”的工作目标,全力打造“三谷同在、三舰齐飞的发展格局,在全镇域内实现“三区联动”,抢占城乡一体化高地。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良、人民富裕的新型城镇而奋斗。

(二)注重保障,全方位推进城乡一体化

1、抓党建,牢固领导班子核心作用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创新领导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通过积极实施“5+2”、“白+黑”的工作方法,扎实抓基层、夯基础,使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改进,在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工作的满意度上有新提高。建设了廉洁高效、求真务实、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政府。

2、抓保障,尽职尽责落实惠民政策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认真落实和兑现各项惠民、扶民、帮民政策,完善小城镇发展要求的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制度,扩大群众的受益覆盖面关心和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充分发挥社会捐助、慈善救助的作用。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积极搭建创业就业平台。通过政策上的支持,财力上的帮助,发展环境上的培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抓环境,积极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

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和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加强辖区管理,抓好整脏治乱,努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对各种经济项目和新型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

三、建设中得到的几点启示

1、经济实力是支撑。八里台镇依托经济,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壮大了经济基础,真正做到了城乡统筹、科学发展。

2、科学规划是灵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任务就是在实施总体要求的前提下,编制好规划。按照高标准规划的原则,统筹规划全镇、各村,统筹协调每一项工作。统筹每一项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确保城乡一体化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

3、招商引资是关键。通过招商引资,把人才、企业、资金、项目等引进来。重点引进有规模、有影响的企业集团,形成以电子产品制造为主导,以通讯电子、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产品制造为核心,以精密机械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为支撑,以电子产品研发和新材料新能源为延伸方向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数字化示范园区。

4、土地流转是基础。土地流转是关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八里台镇的经验来看,通过土地整合、以宅基地换房等办法,带活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整盘棋”。

5、改革创新是根本。二元结构的体制政策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根本性障碍,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必须先解决户籍二元化问题,使农民在思想上与市民一体。户籍改革后,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相关政策。

6、素质提升是保障。村民的整体素质对城镇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教学水平较低,村民整体素质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镇的发展。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镇与名校实行联合办学,首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群众中,以“新风尚”共创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全民素质教育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劳动保障方面,加大群众技能培训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新型农民培训、就业服务机制。促进村民就业、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向村民提供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

附件:

新媒体矩阵
政务邮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