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简体| 繁体

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八里台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5-28 16:30



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八里台镇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牛鼻子”,在本地资源与京津冀协同交汇点上下功夫的关键五年,是八里台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借势国家会展中心辐射优势、海河教育园智力优势、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发展优势的关键时期,也是八里台镇立足区政府所在地、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主战场、“天津智谷”创新示范核心区,打造产业结构合理、绿色生态凸显、乡村建设美丽、城市治理有效的现代化新城镇的关键五年“十四五”时期,八里台镇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全镇“十四五”规划,对于落实区委区政府对八里台发展新定位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我镇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未来五年八里台镇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镇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就

“十三五”以来,八里台镇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遵循“一心、四区、二带、五廊道”总体空间布局,以智慧实力生态为发展核心,更加突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亿元,累计完成364亿元;三级财政收入达到8.5亿元,累计完成三级财政收入42.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8亿元,累计完成4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累计总额10.2亿元,年均增长5.08%;财政收入达到8.5亿元;常住人口增长至8.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年均增长6.2%。 “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不断解放思想,经济发展强劲有力

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培育新动能,产业结构、动力结构日益优化。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累计盘活闲置厂房20余万平方米。招商引资保持强劲态势,五年来,累计落地海尔洗涤电器、海尔特钢、普信模具等实体项目147个,累计实现内联引资到位额283.12亿元,全区综合排名稳居前列。新引进项目累计实现税收2.35亿元。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累计专利申请量2000件,“十三五”期末专利申请量较“十二五”期末增长10%,累计新增“雏鹰”企业38家、“瞪羚”企业11家,规上企业87家,上市挂牌企业13家,均位居全区前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服务理念,认真落实“津21条”“津南15条”,减免房租、人员补贴等近1700万元,协助贷款1.87亿元。通过天津市政企互通服务信息化平台,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745个,解决率为99%,八里台镇工业园区连续五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工业园区。

大力发展以城市配套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累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0亿元,完成服务业投资8.18亿元,实现税收2.8亿元。积极培育服务会展经济业态,京基皇冠假日、碧桂园凤凰酒店被列为高端商务酒店京基高尔夫俱乐部、华星捷世丰4S店等重点项目发展态势良好。

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高标准农田种植达13000余亩,产量达8000万斤;规模化标准畜禽渔养殖12家,产生效益1500万元。完成15个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南片八村土地流转工作。邀请专业团队谋划乡村产业发展,积极对接社会资本和农业科研机构,整合流转土地资源,融入民宿、康养、休闲等特色服务业态,发展精品高效农业。挖掘挠秧号子、大漆葫芦等乡村特色文化,驱动创意跨界融合,打造全域式乡村旅游目的地。元旭君子兰、小站稻、南义葡萄、信鸽驯养的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二)强化基础设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累计拆除住宅、非住宅2860处,有力保障了污水干管铺设、白万路建设、海河教育园二期、智谷核心区打造、绿屏项目建设等重点项目顺利开展。中义村、潘家洼村、大韩庄村、大孙庄村平稳有序如期还迁。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近5亿元,铺设自来水管线1.4米、污水管线9万米、铺设燃气管线120千米,道路硬化13万平方米。全面推行“厕所革命”,累计改造户厕3359座、建造公厕48座,投放垃圾分类设施4000余个。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大韩庄幼儿园建设完工,金角菜市场提升改造工程高标准完成,修建了幸福河东路、双顺路、天嘉湖大道延长线等南片主干道路,完善镇区交通指示灯、交通指示牌等500余处。完成永兴里污水改造,积极推进大孙庄旧楼区自来水改造项目。高质量引进融创集团接管并盘活星耀五洲项目。完成南片八村土地测绘工作,制定 “一村一业”发展规划,目前,初步完成南片8个阶段性村庄规划成果工作。按照“十个有”的标准,全面完成各村居党群服务中心的改造提升工作。

(三)践行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全面启动绿色生态屏障八里台湾项目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散乱污”企业治理,累计关停取缔251家。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杜绝“乱泼乱倒”和随意排放现象,持续开展“清四乱”、整治黑臭水体工作。治理裸露地面约200余万平方米。统筹推进“控煤、控气、控尘、控车、控烧”工作。加快推动雨污管网合流、混接改造工程。加强水系连通,健全南片八村水系网络。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推动土壤污染地块整治工作,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严格防控地面沉降,实施地下水压采水源转换工程。双违治理成效显著,违法用地、私搭乱建现象明显下降。

(四)统筹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安定有序

持续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完善国家卫生区长效管理机制。重点整治占路经营、露天烧烤、建筑工地管理无序、“七小”行业证照不齐等突出问题。深化垃圾分类工作成果,继续强化分类设施保障。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把人居环境、垃圾分类、违法用地、安全生产等纳入网格管理,做到一“网”覆盖、定期评比、奖优罚劣,逐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矛盾纠纷、群众信访、诉源治理“就地解决”。探索完善积分式管理模式,引导村民参与村庄管理。适时成立了澜海社区筹备组、京基社区工作站、碧桂园第二社区。

(五)加强民生保障,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聚焦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累计投入14.8亿元用于民生保障工作,占财政支出的80%以上。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帮扶平台,新增就业12000人,新增创业15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0余万元。全力推进城乡居民保险工作,圆满解决了八里台村民养老参保历史遗留问题,全镇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为未整合村发放老年人生活补贴共计4816万元。开展“筑基”工程,精准定位、建档立卡、分类施策,发放低保、低收入、特困、边缘户等救助金4116万元。加强住房保障,持续做好危房改造工作,累计新建改造危房154座。促进军民军政大融合,成立了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织密村居卫生健康网络,新建村居卫生服务室13个,做到覆盖率100%,家庭医生签约共计8万余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共计259名学生考入重点中学,累计新增公办幼儿园3所。

二、明确“十四五”时期“一个主线、三个布局、六大工程、五区联动”的发展方向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天津市“一基地三区”发展定位,围绕津南区“三绿色一生态”目标思路,按照“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要求,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互补促进的双循环新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为主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紧紧抓住海河教育园的智力优势,国家会展中心的辐射带动优势,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生态优势,以“1365”为主要发展思路,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努力将八里台镇打造成为创新引领的高地、绿色发展的典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发展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抓好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全领域、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为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

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用力,始终把握好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提升未整合村村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进民生福祉,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坚持绿色协调理念发展

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牢牢把握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主战场的优势,探索壮大“生态+文化+旅游”高度融合产业模式。以绿色为底色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鼓励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统筹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眼前与长远的关系。

——坚持全局系统谋划发展

加强镇域统筹发展的顶层设计,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引导性,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按照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管控要求,加强全域谋划。借势津南区面临的“三区”建设新机遇,发展好镇域会展服务业、园区高端智能产业以及按照“一村一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在南片八村打造特色突出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群众经济收入。

(三)战略布局

“十四五”时期,八里台镇将牢牢把握各种重大战略叠加的机遇期,抓住海河教育园产教融合、天津智谷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会展中心辐射等优势,按照区委、区政府对八里台镇的定位要求,科学规划全镇发展布局,以绿色发展为底色,突出高质量发展基调,紧紧围绕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着力实施党建引领发展、创新产业集聚、乡村振兴示范、生态涵养培育、民生保障提升、社会治理创新的“六大核心工程”。谋划好“三个一产业布局”,发展特色农旅产业,壮大智能工业制造产业、培育示范镇商圈产业。将八里台镇建设成智慧制造区、智谷核心区、绿色生态区、宜居示范区、乡村田园区 “五区联动”的宜居宜业美丽城镇。

智慧制造区——不断壮大八里台镇工业园区工业产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优化产业链、价值链,加大产业集聚效应,鼓励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以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为契机,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借助国家会展中心刚性需求优势,不断发展壮大会展产业。

智谷核心区——借助海河教育园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之机,按照津南创新发展集聚区要求,高标准规划巨葛庄天大南地块,依托海河教育园智力优势,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引育壮大信创、智造、物联等高端技术产业,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建立健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调机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打造科教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高度聚集的“天津智谷”核心区。

绿色生态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整合八里台西部片区湿地资源,高标准建成“绿屏八里台湾”,不断扩大小站稻优质产区,借助古海岸生态保护区、津沽污水处理厂水生态修复、3条生态廊道的绿色优势,全力打造质朴、自然、野趣的八里台绿色生态区。探索绿色生态区内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双收。

宜居示范区——以建成区为核心,打造文明有序、洁净整齐、配套完善的宜居示范城区。持续提高居民文明素养,加快智慧城镇建设,提高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在交通、教育、医疗、养老、文体、就业等方面持续用力,创新城市综合治理方式方法,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高城镇市容水平和城市品位,提高城镇公共基础设施质量。构建专业规范、管理精细、保障到位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精心营造优美、整洁、有序、和谐、宜居的镇域环境,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乡村田园区——以天嘉湖大道为景观轴,发挥河湖生态优势,打造集农业生产、乡间休闲、水岸观光、田园康养、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南部乡村田园区。坚持一村一韵、一村一品、一村一策,不断完善村庄振兴思路和方案,以西小站村“以文化乡”振兴项目为示范,打造产业相连、特色明显的南片未整合村无边界农旅休闲区。

(四)发展目标

2025年,经过五年努力,全镇基本实现“五区联动”发展格局,经济持续强劲发展,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税收收入年均增长10%,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新增就业人数15000人,新增创业1500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

三、坚持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环境

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市委“津城”“滨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区规划建设要求,牢牢把握津南区“三绿色一生态”定位,加快推进生态工程建设。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变,进一步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探索绿色产业模式,深入挖掘生态资源价值,巩固提升好生态环境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魅力八里台。

(一)深度挖掘绿色生态屏障价值

打造高品质的绿色生态环境。深度融合生态旅游、生态居住、生态产业,充分体现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高标准完成“绿屏八里台湾”生态区建设,加强水系循环改造,充分整合利用坑塘资源,重塑湖泊湿地涵养功能,科学增加林木覆盖,融合成林田河湖草相互交融的自然景观带,建成蓝绿比1:1的湿地绿廊。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贝壳堤区域,创造适宜动植物栖息活动的生长环境。围绕津南区生态廊道规划,构建我镇“三廊”“四带”生态系统,形成多层次 、成网络、功能复合的绿色生态网络框架。

深度挖掘产业价值。将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促进八里台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优势,引育更多绿色产业发展壮大。在绿色生态区内深度开发田园观光、生态游憩、文化体验的生态文旅产业;发展林果经济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有机融合;发挥大孙庄高标准农田的科技优势和规模优势,带动周边小站稻种植,扩大面积,在生产加工、品质提升、平台销售、效益增值上下功夫。

(二)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巩固升级蓝天保卫。压实村居党组织责任,建立污染防治三级网格监管体系,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加强散乱污企业治理,加大巡查力度,防止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加强对大韩庄垃圾填埋场周边的空气质量监管,配合区职能部门定期巡查。深化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污染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充分发挥网格作用,持续做好烧荒巡查工作。

系统治理水环境,巩固升级碧水保卫。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河道管理,防范水污染事件的发生。落实河湖长管理保护主体责任,实行联防联控,突出源头管控,过程严管、水岸联动。加强三个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监管。加大对第三方专业河道保洁队伍的人员管理、制度约束和督查考核。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开展河道生态修复工程,连通镇域水系,完善镇域水系网络。加快大孙庄老楼区、双闸楼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建设,有效削减入河污染,完善镇区雨水泵站站点建设和工业园区雨水管网体系。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巩固升级净土保卫。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制度,推动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全过程管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构建“源头控制、高效回收、资源利用”的农田残膜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继续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粪污治理工程,促进畜禽粪污循环再利用。按照“就地处理、循环利用、方便快捷”的原则,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严格防控工业、农业污染,加强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做好受污染耕地的复耕利用工作。力争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环境风险源台账,实施环境污染负面清单,管控环境污染产业准入,提升环境风险应急能力。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构建全民环保格局,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三)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促进生产绿色低碳发展。支持园区工业企业和重大项目绿色化升级改造,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绿色高质量。鼓励企业绿色科技创新,积极推广绿色科技。实施智慧安全绿色园区平台项目,对工业园区实行整体的提升改造,切实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整体水平,建设特色鲜明、绿色发展的工业园区。推进智慧路灯、园区用电监控、污水排放检测、绿色能源、智慧出行、园区安全、智慧天眼、生态环境监测等建设,实现园区企业绿色生产的全方位监控。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建立健全与现代化农业体系相适应的生态系统,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农业多种功能,将农业与科研、养生养老、电商物流等产业深度融合。

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全面推进节能和能效提高,加快构建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约粮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倡导“光盘行动”,保障粮食安全。倡导绿色出行方式,与共享单车互联网企业合作,合理规划镇域内的共享单车投放,鼓励倡导居民乘坐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在南片八村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增设公交线路,方便群众出行。在完成小黄庄村、西小站村和北中塘村垃圾分类试点村及龙郡家园、中海公园城聆湖苑等达到示范小区的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行镇域内垃圾分类全覆盖。加大垃圾处理设施的硬件投入力度及规划建设,系统打造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紧密衔接的全链条体系。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建立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建设现代化城镇新面貌。提升碧桂园、建鑫城周边区域的环境改造和绿化水平,配合实施“三廊”(卫南洼湿地绿廊、古海岸湿地绿廊、津晋高速生态廊道)、“四带”(津港高速生态带、宁静高速生态带、长深高速生态带、卫津河洪泥河生态带)建设提升。持续改造提升洪泥河景观工程和幸福河景观工程,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生态功能叠加。巩固好国家卫生城区和天津市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在系统化、常态化、制度化上下功夫,抓好环境卫生和市容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市容市貌存在的难点、痛点。集中治理道路环境问题,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治理违规停车,持续加强各社区环境整治,提升小区管理品质,建设文明社区,提升城市形象,打造现代化城镇体系。

四、培育新动能,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紧紧抓住天津智谷核心区的创新高地优势,深入推进产学研融合,提升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就业链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八里台镇工业园区载容量,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北京产业外溢、人才外溢、资源外溢提供有效载体。把八里台镇工业园区打造成为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争当全区创新引领的示范镇、领跑者。

(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做优做强承接载体

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镇域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管理服务职能,选优配强干部,加强干部管理。积极推进园区“网格化”管理,配备全职“项目管家”,建立“一周一跟进”“一季一分析”“一事一会商”工作机制。组建重大项目专项工作组,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加快制定产业规划,强化创新能力,激发园区活力,提升企业品质。

完善工业园区配套设施。积极打造高效交通便利网络,加快扩建白万公路并实现与园区道路有效连接,建立园区与地铁6号线通道,推进实施八二公路改造提升,打通AB两区在二八路间的另一通道。配合做好天津智谷交通规划建设,形成天津智谷核心区域便捷交通网络。改造提升园区内部道路,增设交通安全标识、信号灯。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增设交通站点,实现园区主干道路公交全覆盖。提升园区环境,增加绿植空间密度,合理调整绿植区域,逐步打造更加优美的园区绿色环境。加快能源管线向周边延伸,进一步提高水电气暖配套水平。合理利用现有空闲载体,加强人才公寓建设,为人才引进提供保障。

(二)借助国家会展辐射优势,做强现代服务业

加大会展服务业培育力度。全力支持国家会展中心运营,推动升级高品质、多样化、专业化服务业。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重点发展高端商务、文化旅游等会展相关业态,实现现代商贸和服务经济相互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天津津南国际会展产业园项目,加大会展企业的培育和招商力度,力争到2025年吸引和培育会展规模企业50家,鼓励会展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发展。

提升本土载体服务能力。整合提升京基、碧桂园酒店服务质量,积极提升承接国家级大型会展项目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会议能力。大力培育本土会展企业,加快打造一批行业知名企业、龙头企业。盘活提升建鑫城、融创星耀等现有商业载体及其他闲置资源,提升会展配套服务功能。

(三)发挥智谷核心优势,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着力打造“天津智谷”人工智能创新核心区,借助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和现有产业发展浓厚基础,通过孵化培育和引进吸收,打造华录未来科技园、海尔创新产业园、中电科新材料产业园。在智谷天大南巨葛庄地块,规划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软件开发、物联网产业。全力推进规划招商,力争“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技术创新转化平台的建设,打造高质高新产业和创新体系,依托海河教育园区,引进高端人才,留住智力资源,转化科研力量,集聚和利用高端创新资源,共建一批产学研创新实体,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与推广应用。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推进鸿远电气等实操性、应用性产教融合场景培训基地建设。发挥职业教育资源毗邻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建设,为企业提供职业技术过硬的技能人才。

(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

加强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工业园区整体实力。始终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培育企业、壮大产业上,坚持抓项目、稳投资,力争到2025年主导产业实现产值超百亿元,聚集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家。着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坚持以海尔、易华录、中电科四十六所为龙头企业,助推企业快速发展,以“增链、补链、串链”形成“强链”,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鼓励企业转型升级。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积极鼓励和支持我镇中小企业聚焦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产品研发质量。着力提高优质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海尔智能工厂市级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建设,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企业引进高水平人才,鼓励高素质人才到我镇创新创业,大力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间的技术要素流动。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投入初创型的创新企业,进一步完善创业企业产业链,开展强强合作、互补合作。

(五)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持续做好双万双服工作。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服务理念,通过“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和“护企”行动,对园区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帮扶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市场、资金、用工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加快诚信建设,全力打造办事痛快、法治良好、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健全完善企业家交流平台,增进企业互信互通。着力提升服务水平,秉持企业创造财富、政府提供环境的理念,精准对接企业、群众需求,做到有求必应、无需不扰,打造服务品牌。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构建政府、企业、客商之间的交流平台,形成信息互通,业务互通,达到以商招商的效果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积极引进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等优质资源,提升招商品质,引进绿色高端产业,建立推进负面清单台账,实现精准招商、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海尔5G互联工厂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以易华录为代表的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中电科四十六所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和以塑料研究所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产业的龙头集聚带动效应。做好天津氟膜新材料、四十六所微波复合介质基板、天津津南国际会展产业园等项目的跟踪落地服务。力争内联引资到位额突破300亿,在引进亿元项目上实现更多突破。

五、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打造八里台镇乡村田园区。

(一)不断壮大农村产业

加大农业产业人才培育。大力倡导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激发家乡情怀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充分发挥农村党务工作者、大学生村官作用,通过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方式,帮助乡村解决现阶段人才短缺问题。大力开展扎根农村人才队伍培养,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农村电商和农村职业经理人,让新政策、新思路、新理念在农村遍地开花。

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旱防洪除涝能力。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鼓励创建品牌农产品,提升北中塘无花果、南义村葡萄、小黄庄村君子兰和蝴蝶兰等农产品影响力。做大做精农业合作社,加强规范化管理,鼓励合作发展。加强合作社品牌化建设,创立自主品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以合作社特色产品为突破口发展电子商务,打造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二)巩固好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机制,严格落实三级网格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员、村民代表示范带动作用,确保十四五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有抓手、能落地。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加大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我镇生活垃圾分类精品示范点创建标准,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引领作用,十四五期间争取每年打造一个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小区和一个垃圾分类精品示范村。以点带面加快提升群众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新建村级厨余垃圾处理中心1-2个,实现南八村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实现源头减量。实现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量相匹配。着力推动改造一批现有垃圾收集站使其具备分类转运功能,快推进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原则,全面推动农村面貌全面提升。为建设美丽八里台提供优质的环境保障。

继续推进厕所革命,根据各村实际,深度推进我镇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在农村户厕改造的基础上实现五年再提升,并完善卫生环保公厕运营管护、考核监督模式。实施农村全域清洁化工程,按照见缝插绿的原则,全面推进南片八村主要道路的绿化。

(三)高质量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严格落实国土空间和村庄规划,构建特色城镇-美丽田园相得益彰的城乡体系。持续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提升城乡防范内涝灾害能力,提高居民居住水平。加快供热、供水、燃气、排水等旧管网的改造,提高居民服务保障能力。完善交通路网,改善双中路交通状况,对马厂减河北路进行整体大修,实现南片村庄与葛万公路滨海新区路段互通互联。

六、强化党建引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坚持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构建“一元领导、一体运行、一网覆盖”的工作体系,完善简约、扁平、高效指挥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打破制约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瓶颈;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隐患发现在源头,把矛盾化解在初萌,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夯实平安八里台第一道防线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由块来统的原则,推进“属地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做到党委主导、战区主管、部门主责、基层主抓,共建共管共治,合力防风险、化矛盾、抓稳定、保安全,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八里台,筑牢拱卫首都的政治护城河。

(一)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完善网格管理机制。做实做强镇级网格化管理机构,健全完善网格化指挥管理平台。统筹整合区域内党建、民政、城市管理、环保、食品安全、禁毒、消防、综治等各类网格资源,打造“全科网格”。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提高基层网格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把区域内人、地、事、物、组织全部纳入网格,建成社会治理“一张网”,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一元领导、一站服务、一网覆盖”有效运行,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作用。

提高为民服务质量。把抓党的建设同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高度重视8890便民热线、网民留言等平台意见,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优化行政执法方式方法。创新行政执法新路径,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打造执法“大脑”,实现对全镇执法范围全覆盖;优化执法监督服务,对于执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法律服务,引导执法部门堵塞执法程序漏洞。

做实基层综合治理中心。以实体、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抓实镇街综合治理中心建设。整合镇域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等各类平台,充分运用“吹哨”调度权,统筹执法力量及时依法依规处置各类矛盾问题。整合辅警、人民调解员、楼门栋长、村民小组长等力量,合理优化村级组织综合治理中心配备实现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镇街。

织密治安防控体系。加快雪亮工程建设进度,充分发挥雪亮工程应用价值,突出实用管用,服务实战的效果。继续投入资金在人脸识别、视频大数据分析、群防群治等方面的深度应用,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织密、筑牢。

(二)深化平安八里台建设

加大扫黑除恶力度,建设“无黑”城镇。着力完善体系、固化机制、建好平台、强化手段、提升能力,实现治理机制更加完善、防控体系更加严密、工作措施更加有效、社会大局更加稳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摸排力度,坚持边摸排、边取证、边收网,防止线索长期堆积,争取有大的突破。本着首恶必办、胁从者必问的原则,尽锐出战、全面出击,切断黑恶势力的土壤和根脉;进一步加大“打伞”力度。涉及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关系网”问题线索,及时、全部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深化综合治理力度。在保持扫黑除恶高压态势的同时,把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建章立制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强行业乱象和治安乱点的综合集中整治,最大限度挤压黑恶势力滋生空间。

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坚决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加强对本镇域各类重点人员的盯防工作,做好重点人拦截劝返工作,做到盯住人、把住口、管住房、看住物、守住点、控住面;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加强舆情监测管控,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网络政治谣言发现、落地封堵、打击力度;筑牢社会面管控防线,加大警力巡控力度,切实发挥平安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充分发动群众,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将安全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化解及“听民声”“区镇接待日”等形式,找准问题症结,分门别类采取化解措施;通过信访救助及特困帮扶化解。对一些诉求无政策依据但生活确有困难的信访积案,通过救助、补助等方式,帮助信访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积案清零。

(三)织密风险管控网络体系

始终把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村级组织的统一领导,深入开展“五好党支部”创建工作,夯实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对基层干部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培养,促使他们自觉用新思维、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强化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做好群众思想沟通,动员群众力量,充分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村两委的教育监督,加大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力度,对在产业发展中不作为、不担当的干部严肃问责,倒逼干部思想统一、目标一致、行动自觉。

推进社会治安防控网建设。加强社会面治安巡控网和镇街、社区(村)治安防控网建设,把人、地、物、事、组织等治安要素纳入网格管理,落实社区警务室、治保会建设要求。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安全防控网建设,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治安保卫责任。加强企业治安防控网建设,实现物防技防设施、保卫力量配备、从业人员管理三个全覆盖。加强重点行业治安防控网建设,强化行业治安管理,落实法人责任;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使用、经营、运输安全监管。加强信息网络防控网建设,健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数据采集登记,依法开展违法出租特别是群租问题治理,积极稳妥推进居住证制度实施,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服刑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扬言报复社会人员、涉邪教人员等特殊人群和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

(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力把“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理念和“铁面、铁规、铁腕、铁心”工作要求落实到位。健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安全生产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深化各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全面排查治理老旧建筑、道路桥梁、高层住宅安全隐患,加强危险化学品、乡村地区火灾防控、重点行业消防安全、运输企业安全隐患、货车超限超载、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校车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园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规范园区规划布局,严格园区项目准入关。坚决遏制事故增量,加快消化隐患存量。

提高防灾、抗灾、救灾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预防和处置能力,提高对洪涝灾害的监测水平,建立健全洪涝灾害应急处置队伍,进一步完善灾害预防的指挥体系,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火灾预警能力和协调处置能力,加强灾害调查和物资保障能力建设,提高反应能力和作战能力。做好预防灾害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做好群众各类灾害的自救能力教育。

七、加强民生保障,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培养群众感情。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民生事业、补齐民生短板,真正把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成果体现到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提高创业就业质量

提高创业就业服务水平。依托园区企业载体、服务业载体、现代农业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劳动就业基地规模,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更多地吸纳就业。提高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服务能力,宣传创业就业奖励政策和身边典型创业实例,鼓励带动更多人就业、创业。抓好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率和竞争力,促进村民职业能力的提升,做好培训后期服务,积极为顺利结业人员介绍工作,为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申请创业扶持补贴,逐步实现以创业来带动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充分开发就业岗位。进一步完善就业登记、录用登记备案、职业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等各项制度,不断扩大税收奖励政策覆盖范围,大力推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鼓励落实就业用工政策。充分运用好就业云超市-津南区人才云招聘管理系统,积极深入企业,采集就业岗位信息,同时建立求职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登记制度,有效利用网络等信息平台,达到用工单位与求职人员的有效对接。积极宣传津南区引聚海教园和创新驱动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确保政策真正贯彻落实到位。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助残疾人、困难群体等家庭成员就业。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落实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做好各项社会保障,提高社会保障服务能力。认真做好医疗、养老保险的参保工作,做好老年人生活补贴的按时发放和核实发放,保障退休人员及时领到养老金,落实失业人员各项优惠政策,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同时加强劳动监察工作,增强企业、用人单位的参保意识,维护用人单位及职工的合法权益,创造和谐企业。大力宣传医保政策,引导村民参与医保,进一步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让群众病有所医。推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应保尽保,逐步提高南片未整合村养老保障水平。

强化住房安全和医疗保障。全面摸排危房信息,建立完善台账,全力解决村内住房安全问题。开展对各村房屋危险等级认定,政策范围内的加紧排除危房问题,不符合政策的要全程跟踪关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着力解决群众住房难题。继续加大对双闸卫生院的设施、资金、人才等资源支持,完善各村医务室基本设施,配强乡村医务人员队伍,积极探索乡村医务室医疗资源共享模式。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准确摸排15个村困难群体基本情况,对现有登记在册的困难群体进行认真梳理,掌握好人员动态变化,对接民政等部门,对所有困难群体进行建档立卡并完善档案信息,精准识别、精准纳入、应保尽保,逐户建档立卡,实现动态管理,逐户逐人制定帮扶方案,跟踪帮扶。符合政策的按照国家政策标准进行救助保障,不符合政策的根据实际情况施行点球式帮扶。巩固好我镇定点帮扶隆化地区的支援成效,加大产业帮扶、资金帮扶、消费帮扶力度,做到帮扶不松紧、脱贫不脱钩。

加强特殊群体保障。坚持男女平等,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完善老年人、残疾人帮扶机制。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给予护理补贴。对经济困难、流浪乞讨、遭受遗弃等生活无着的老年人给予基本生活、医疗、居住或者其他救助。进一步摸清困难学生的情况和需求,积极帮助低收入困难群体申请减免费用的政策支持,为困难家庭孩子入学提供支持。完善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做好年度军转干部、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加强退役军人的技能培训。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返贫检测和帮扶机制。

(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强化教育投入。在南片谋划建设公立幼儿园,为儿童入学提供保障,完善八里台二中,八里台四小教育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为南片八村提供优良教育环境。促进中小幼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融创星耀幼儿园、大孙庄幼儿园装修工程,达到开学条件。努力创建品牌学校,打造特色学校。积极推动与南开区教育局合作的天嘉湖大道中海国际公园城的完全中学的合作项目,与天津外国语大学合作的天嘉湖星耀五洲配套小学项目等优质学校项目落地招生。

抓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德树人,抓好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提升高校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抓好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促进学校和谐稳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不断提升学校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深入做好稳预期、稳思想、稳人心工作,持续加大对校园非法宗教活动打击力度,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全方位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严格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强化师德教育,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分批次、分层次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师培养质量,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提升教育服务能力。鼓励居民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大开放教育,支持发展各类老年教育,办好老年大学,积极创建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八里台镇。积极推动“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

(四)加强健康卫生体系建设

加强居民卫生健康教育。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健全健康教育网络,落实相关人员和经费。开设健康教育专栏,在车站、广场、公园医院、学校、市场等公共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八里台行动,在村居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配备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及村委会协调做好爱国卫生工作。

加强卫生监管力度。监督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取得合法经营资格并公示,严格落实食品储存、加工、销售符合卫生要求。严格督促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杜绝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开展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监测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加强对公共浴室、美容美发店、歌舞厅、旅店等经营资格合法检查。鼓励推广无偿献血。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在全镇各村建立健全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村卫生室(所),进一步规范要求医疗用房、设备、人员等配置和运行管理。社区和单位有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环境卫生良好,无散养家禽现象。

八、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增强社会文明程度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推动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一)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

提高居民文明水平。以传递奋进新时代强大正能量为主线,进一步营造主流舆论强势抓实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聚焦身边凡人善举,挖掘各类先进典型,讲好感人故事,传递奋进正能量。从各行各业中选树培育各类先进模范人物,运用媒体宣传、道德讲堂、基层巡讲、交流分享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以榜样的力量凝聚人心,推动形成争做好人、争当榜样的良好风气。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讴歌党、讴歌新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用好各类社会宣传载体,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彰显时代主旋律。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丰富教育内容,提升服务质量。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线上线下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加强与国家级和市、区级主流媒体的沟通对接,邀请各大媒体走进八里台镇进行新闻采访。做好“生态宜居魅力八里台”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工作,通过网络媒体展示八里台之美。

创新宣传宣讲手段。建立健全精准传播、有效覆盖的理论宣讲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宣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要在建好用好队伍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讲师团成员作用,上下联动,同向发力。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五爱”教育阵地和“快乐营地”建设水平,打造未成年人校外成长乐园。

(二)建设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识形态

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全面落实新修订的《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推动基层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强化第一责任人责任,提升领导干部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深入主战场,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

完善意识形态体制机制。强化专题研究报告制度、风险隐患排查制度、定期研判制度,不断提升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处置能力和水平,妥善高效处置各类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强化监督检查制度,聚焦“关键少数”,紧盯“关键部位”,深挖“关键环节”,切实做到巡察和日常监督检查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完善阵地管理制度,实施主动管理、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深化协同联动沟通机制,指导各领域管好文化、网络、民族宗教、校园等各类阵地,使其始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

继续推进“扫黄打非”。开展好各项专项行动,加大文化市场检查力度,协助相关部门对印刷企业和实体书店进行有效监管和服务。协调推进农家书屋建设运行工作,提升服务效能。丰富全民阅读活动形式和非遗宣传形式,打造本镇书香特色。

(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

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稳步形成镇、村(社区)两级贯通、密切联动的工作格局。整合各类资源,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内容,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健全运行机制,利用各类服务中心资源,逐步完善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加大对中心、所、站不同层面的工作骨干培训,全力推进试点建设,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深化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志愿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分队、小队,搞好骨干培训,不断健全志愿服务褒奖激励制度。加强项目建设,坚持品牌活动为引领,不断提高志愿服务项目的精细化专业化。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同频共振,以网络化、科技化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持续用力宣传贯彻《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利用户外宣传牌、电子屏等宣传阵地,利用融媒体矩阵优势,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利用集中宣传、座谈宣传等形式,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加强诚信宣传教育,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开展诚信教育专题活动,促进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繁荣文化事业。深耕厚培,推进文体事业纵深化多元化发展。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推进规范化标准化运行。提升文化服务能力,深化“文化公益大讲堂”活动,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化人才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本土文化特色,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举办非遗宣传展示和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提高项目的传承和发展能力。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做好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和基层巡演,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

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政策引导,做好国家和我市文化产业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组织做好市区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推动文化企业转型升级。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梳理有潜力有影响的文化产业名录,挖掘培育区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积极利用智谷建设发展资源,以鸿远电气、观照轩、知悟馆等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为重要载体,探索开发智能工业旅游、文创体验旅游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强基层文化产业阵地建设,结合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深化文旅产业融合,以西小站村“以文化乡”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创建为切入点,组织开展生态田园乡村文化系列宣传活动,深挖乡村文化产业潜能,多渠道搭建市场平台,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附件:

新媒体矩阵
政务邮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