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关爱版 简体| 繁体

小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9-17 09:21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小站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逐步实现富民强镇目标的关键时期。结合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小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简要回顾

(一)“十一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1、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十一五”期间,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发展后劲充足。2009年,全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3.57亿元提高到 16.84亿元,年均递增5.5 %,镇级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9300万元提高到3.37 亿元,年均递增38%。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工业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6.2亿元上升到40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快速推进,由2005年的500家发展到近1000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年递增均达到10%,目前,从业人数超过2.5万人。

2、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工业逐步形成了基建关联产品、电子、机械设备、金属制品、橡胶等优势行业。大站企业稳步发展,力字牌阀门成为全国驰名商标。园区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五年累计有126家企业进驻。房地产市场形势喜人,河北天山房地产入驻小站镇,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餐饮、物流、社区家政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3、发展环境不断优化。2009年镇工业园区被批准为天津市区县级示范工业园区,园区发展迎来新的起点。五年来,全镇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发展环境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工业园区等工业载体达到“七通一平”以上标准4010亩,投资总额4.25亿元,建标准厂房31.5万平方米;路网建设已具规模,市容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

4、招商引资形势喜人。全镇进驻“六个五”企业五年累计109家,总投资达到41亿元;吸引合同外资9500万美元,到位7087万美元;累计协议内资43亿元,到位37.7亿元;累计安置就业人数达到6000人。

5、示范镇建设成效显著。从2006年初开始小站镇以宅基地换房开展示范小城镇建设。已整合了幸福、西花园、南北河、黄营等15个村,共计8500余户近24000多人,拆迁80余万平方米。已建成还迁楼94万平方米,配套公建16万平方米,合计110万平方米,完成示范镇一期建设,陆续入住14个村近2万余农民。示范镇亮点工程小站练兵园、小站颐养院建成投入使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示范镇配套工程颐养院、安养院、示范高中、小站医院、卫生院、小站三小、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行政管理中心等陆续投入使用,增强了城镇的载体功能。复垦工作圆满完成,复垦土地2544亩,率先超额完成示范镇周转指标归还任务。

5、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中小学教育水平在全区名列前茅,卫生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加大了农民学历教育、素质教育力度。做好农村低保工作,对贫困群众做到了应保尽保。慈善协会累计募集善款1400多万元,累计救助困难户16000多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增强。文化体育、精神文明创建、征兵、优抚、民族宗教、残联、红会等工作长足发展。

6、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依法保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力开展村民素质提升工程,丰富内容,创新载体,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7、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进和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7370元达到2009年的10855元,年均递增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区镇投入累计达到1966万元,个人参合率达到99.9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第二产业总体实力不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高。二是第三产业数量多、规模小,没有形成产业效应。三是村民素质与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还有差距。四是总体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

(三)面临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小站镇站在新的起点,发挥优势,乘势跨越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一是我镇政通人和、团结实干、求富求强的政治优势日益凸显,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津南区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式,海河教育园建设,将助推小站镇快速发展。三是以小站练兵为题材的电视剧、天山米立方等项目建成将极大提升城镇形象,扩大社会知名度。四是小站示范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五是我镇实施小站镇新“一三五”工程,镇区建设、园区经济优势逐步强化,具备了大开发大开放的基础和条件。

二、总体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个要做好,一个走在全市前列”的工作要求和区委加快实施“一三五七九”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全面启动示范工业园区建设,确保生态旅游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实现还迁区、示范工业园区、旅游区三区联动,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文明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预期指标是: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5 %;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0 %;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0%。经过5年的努力,形成产业发达,科技先进,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具有9万人口规模和较强经济实力以及较高文明的中心城镇。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有益补充的新型产业布局。

(三)功能定位

小站镇建成以小站练兵为背景的历史名镇、以天山米立方为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城;以园区经济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区和宜居型新城镇。实施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发展战略,推动现代服务业、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共同加快发展。

(四)城镇及产业发展布局

构建“南下西进”的总体发展布局。

南下:小站示范镇建设向南延伸。西进:工业发展西进。

规划建设三个服务功能区。一是加快发展红旗路、中山路、文化路、得胜道四条老镇区商业街,满足群众需求;二是以迎新村为中心,大力发展集贸、建材、钢材三个综合性市场,借助镇区旅游业发展契机,构建餐饮服务区、生态观光区,不断提高服务规模和水平;三是以小站练兵园、天山米立方为核心,繁荣福街、天山买卖街的运行,打造旅游特色品牌和旅游商贸形象,带动小站镇区的整体建设。

三、建设新型产业经济区,促进三个产业协调发展

(一)优化工业结构,加快第二产业发展

全镇内资工业总产值,2015年达到14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5%以上。工业增加值:2015年达到23亿元,年均递增25%以上。2015年实现利税8.5亿元,年均递增25%,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十二五”期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划投入43亿元以上。“十二五”期间工业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4800万美元,年均增长15%,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利用5年时间建成以机械装备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都市型工业和特色工业为补充的现代工业体系。不断优化工业结构,提高机械装备业比重,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及环保等产业,加快汽车、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的改造步伐。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以上企业不少于12家,建设一批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规模项目。2011年-2015年进驻园区的企业累计达到60家,投资不少于100亿元。搞好企业技术创新,引进、开发人才资源,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改造投资,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发展产学研联合,促进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贯彻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投资创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二)抓好重点项目,做大做强第三产业

加快房地产开发力度,积极引进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速度,五年内争取开工建设商品房260万平方米,竣工200万平方米。加快小站练兵园发展速度,达到国家5A级景区标准,每年以不低于10%的利润创收经济效益。建成天山米立方水世界、天山五星级酒店,促进全镇餐饮、旅游等产业发展。建成迎新商贸五金城,恢复小站镇五金、建材集散地的历史位置。五年内,示范镇安置区建设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三产服务业项目六项,满足群众的日常需求。

(三)推进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服务水平

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完成我镇排灌泵站15座,新建闸涵60座。清理治理各级河道10条。大力发展玉米、秸秆、玉米深加工。优化传统农业结构,加大品种改造力度,大力发展优质粮棉豆油和蔬菜、水果等高效经济作物。以现有前营村生猪小区、南付营肉鸡养殖小区等为依托,全力抓好畜牧业生产,力争每年新增村外小区、合作社各3—5个。新增输出劳力15000人以上,新增车辆1000部,完成运输税税收任务,全面完成我镇动物防疫工作,保证防疫率100%,。

四、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拓宽城镇发展空间

“十二五”期间小站镇城市化进程进入冲刺阶段,全面完成土地整理,超前搞好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要以老镇区平改和新镇区建设为载体,努力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基本建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城镇。

(一)加强镇区建设,强化载体功能

 “十二五”期间加快小站新城区建设,五年建成居民住宅小区50万平米。新建两所幼儿园,完成小站一小、小站实验小学、小站四小、小站六小、东大站小学新校舍建设。按照城镇整体规划完成老镇区平房改造工程;5年内新增天然气用户30万户,集中供热面积新增230万平方米。新增200万亩绿地面积,建成900亩绿地公园建设。

(二)积极争取示范镇二期建设

东大站村、迎新村通过自我整合方式实现农村城市化,“十一五”期间完成新开路、东闸、南付营、会馆、前营、坨子地、四道沟、操场河、东西庄房、营盘圈十个村的土地整合,全面完成小站示范镇建设。

(三)加快公用设施建设,增强载体功能

十二五”期间,要完善路网建设。形成比较通畅的路网格局;加强水电配套建设。

(四)强化城镇管理,提高整体水平

加强路面整理改造。完成镇区主干道路街景路面整修和环境治理,拆除违法建筑,突出近代历史节点的标志建筑特色。加强镇村环境卫生投入,规范市容管理。规范物业管理,抓好小区物业管理。加强村民素质教育,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力度,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畅通诉求渠道,强化依法信访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和各种邪教组织。强化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调整教育布局,整合资源。抓好学前教育、“双高普九”和高中阶段教育,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巩固率99%。

积极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卫生院投入使用后要考虑新镇区服务站的布点工作。努力增强社会就业,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扎实做好整合村的保险工作。搞好新农合的运转和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工作。认真做好低保、边缘户的救济工作,积极发展慈善事业,继续扩大救助覆盖面。计划生育工作要坚决控制超生,杜绝多胎生育,加大管理服务力度,全面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加大矛盾纠纷调处排查力度,保持社会稳定。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执政水平。以“创先争优”为载体,争创先进党组织和优秀个人。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建设,为示范镇的建设发展提供强大政治保证和动力支撑。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乐于助人、勤奋上进、遵章守纪的良好社会风气。积极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移风易俗,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建设活动。

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高群众收入水平通过:普遍就业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工资性收入;通过种植养殖和个人经营获得经营性收入,通过土地出让或平改拆迁形成的不动产出租获取财产性收入,通过村集体资产全民股份制方式获取分红的资本性收入和通过社会保险、社会保障获得保障性收入。


附件:

新媒体矩阵
政务邮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