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关爱版 简体| 繁体

津南区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和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的综合报告
来源:天津市津南区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2-02-18 15:45

津南区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和国有企业改革情况的综合报告

——2020716日在津南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

津南区财政局局长  王刚

为深入贯彻落实《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的通知》(津南政办函〔201911号),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审议工作安排,对全区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和梳理、统计。现就我区国有资产按照企业(不含金融企业)、金融企业、行政事业性、国有自然资源等4类进行书面综合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一、我区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 )企业(不含金融企业)国有资产。

截止到2019年末,纳入统计范畴的全区非金融国有企业共179户,其中,区国资委监管非金融国有企业5家,各级子公司共45户。全区非金融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453.98亿元,负债总额1054.94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398.98亿元;资产负债率72.56%,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1.32亿元,利润总额1.12亿元,上缴税金2.87亿元。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

我区国有控股金融企业1家,即天津营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2019年度新增担保业务7笔,担保金额4840万元。截至2019年末,企业国有资产总额23714.38万元,同比下降2.11%;负债总额1203.34万元,同比下降10.19%;所有者权益总额22511.05万元,同比下降1.64%;资产负债率5.07%。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2.17万元,同比下降31.98%;实收资本19000万元,同比增长4.14%;利润总额-228.18万元,净利润-250.7万元,上缴税金22.56万元,各项指标下降和亏损是因为受计提风险准备、坏账准备影响,实际经营为营利。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1.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体情况。截止到2019年末,我区行政事业独立核算机构数210个,编制内实有人数10049人,资产总额账面数107.02亿元(不含涉密资产),同比下降61.65%,其中:行政单位52个,资产总额57.54亿元,占比53.76%,同比下降19.11%(依据新会计准则,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补提以前年度折旧,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8.161695亿元);事业单位158个涉及国有资产49.48亿元,占比46.24%,同比下降76.24%(主要原因:土整中心按照有关规定,自2019年起土地储备项目单独核算,不在本单位账目中体现)。负债总额49.31亿元,同比减少67.09%。

2.各行政事业单位经管资产总体情况。经统计汇总,全区涉及经管资产合计账面价值914662.72万元,其中:粮食风险储备34025吨,价值8674.62万元;各类防汛抗旱物资196486个/件,价值106.83万元;各级公路100.12公里,价值37135.4万元;泵站、水闸类资产有账面记载63座,价值850.5万元;市政基础设施合计价值214179.49万元(包括城市道路43.31公里、桥梁16公里、园林绿化125.1万平方米、公共厕所49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6座等各类公共基础设施);文物保护单位1处(未评定价值);2019年度保障性住房794套,价值39655.96万元;政府储备土地787.07公顷,价值614059.93万元。

(四)我区自然资源国有资产。

津南区范围内国有土地16361.29公顷(24.54万亩),占42.21%;集体土地22396.16公顷(33.59万亩),57.79%,合计总面积38757.45公顷。目前,津南区耕地8126.84公顷、林地(人工林)8015公顷、草地471.68公顷、工矿用地4183.3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059.2公顷。全区地表水资源量0.15亿立方米,城市饮用水供水水质达标率100%。我区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高,已成为我区集中供热的重要辅助热源,目前全区采矿权总数为32个,探矿权总数为9个,地热井数量为56眼,其中51眼用于供热。

二、我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目前,我区已基本建立起涵盖企业(不含金融企业)、金融企业、行政事业性、自然资源等4类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体系。

(一)企业(不含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高标准优化国有资本布局。2019年,区国资委监管企业通过直接及基金间接投资等方式,投向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文旅产业和房地产行业,带动我区产业发展及城市建设。截至2019年年底,津南城投下设的津南海河宽带智汇产业基金共接触各类项目及基金公司超百个,完成8支基金投资主体在津南的注册落地。对外资本投资5.35亿元。


2.多维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整合重组为主,加快推进区管国有企业改革。完成金谷农业发展集团、沽盛集团的重组整合、改制划转工作;印发《津南区区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工作方案》,以集中统一监管为主,推进各委办局属国有企业改革,对全区委办局所属33户企业做出安排。印发《关于深化街镇所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分层监管为主,同步推进街镇所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按照国有企业能退则退,能改则改的要求,分类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监管体制,实现国有企业管理科学合理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区已注销空壳企业23户。加快推动国企混改,完成优质小站稻公司混改。启动八里台粮购公司、富凯建筑检测公司国有股权转让。

3.明重点强化国资国企监管。印发《关于加强区属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以资金管理为核心推进区管国企内控体系建设,强化风险防范。组织开展“体检式”内控评审工作,梳理国资监管体系的缺陷和漏洞,提高区管国企风险防控能力和国资监管水平。以库存现金、银行账户、大额业务、大额闲置资金和财务内控为主要内容,覆盖全区各级国有企业进行清查,进一步加强国资制度体系建设,补齐监管短板,拟定监事会工作职责,谋划建立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制衡机制。

4.扩范围完善国有资本收益上缴。组织区粮购公司申报2019年国有资本收益上交,预算收入完成率100%。进一步扩大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覆盖面,将金谷集团、沽盛建设集团和津南城投本级纳入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同时将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率由10%提高到23%,并将其中30%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2020年预计上缴国有资本收益528.77万元。

(二)我区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金融企业国有资本投向布局和风险控制情况。截至2019年末,天津营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9000万元,分别由津南区国资委出资15620.53万元,天津市创业投资发展中心出资3379.47万元。企业现有合作银行3家,分别为津南村镇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在谈合作银行5家,分别为农商银行、大连银行、锦州银行,民生银行、邮储银行。企业积极参加天津市担保业协会组织的各类培训和交流,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水平,学习同业担保经验,最大限度降低担保风险;同时,依托各委办局、各镇园区、开发区管委会,通过座谈走访、开展融资交流会等多种方式,加大与区内有资金需求企业的接触,了解融资需求和融资困难,有针对性的推出担保产品,更好的服务区内企业。

2、国有金融企业改革、资产监管及资产处置情况。2019年度,按照统一安排,企业依据《津南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天津营信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架构的批复》(津南政函〔20181137号)文件批复要求,开始启动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并在年度内完成国企改革部署。企业按照区国资委制定并印发的《区国资委关于推进区管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见》、《津南区区管国有企业章程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规定,制定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内部员工管理、担保管理等相关规章制度,严格做到审批权限分明、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为保障业务工作的规范管理和财务工作的有效监督,企业主营项目民主决策,审计制度以外部审计为主,主营业务由市金融局监管部门审计监督,财务工作由外聘会计师事务所负债审计,此两项保证了业务工作的规范管理和财务工作的有效监督。

(三)我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依章管理,保障管理制度落实单位。严格依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天津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津财会〔2014〕36号)、《天津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津财会〔2014〕37号)、《津南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津南财[2018]96号)、《津南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津南财[2018]97号)等有关办法规定,结合区情、明确责任,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依据《关于转发<关于印发天津市公共机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管理制度的通知>的通知》(南管[2018]3号)文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渠道。

2.严格审批,规范国有资产处置行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资产855.4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855.45 万元(本年新增出租出借资产40.48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07%,出租出借资产收益 91.37 万元。全年报废资产24笔,涉及账面金额4464.76万元;无偿调拨资产25笔,涉及账面金额497.43万元;确认核实结果22项,盘盈资产54.49万元,盘亏资产672.44万元。

3.推进制度落地,顺利完成国有资源资产管理情况首报告。按照《关于准备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材料的通知》的具体要求,切实做好我区国有资产报告工作,区财政局受区政府委托在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向区人大常委汇报《区政府2018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并书面提交《区政府2018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在津南区落实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源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开局之年,迈出了实现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摸清国有资产家底,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度,进一步加快国有资产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坚实一步。

4、长效管理,持续做好清查年统工作。为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夯实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摸清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家底”,每年4月组织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工作流程,精心组织动员,合理安排分工。从资产录入、清查盘点、统计汇总各个环节全程进行监督把关,对资产数量大,盘点周期长,账面情况复杂的单位进行了“一对一”帮扶指导,力求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保障清查工作有序开展。各主管部门各司其职,对分管单位上报数据对照决算报表,进行一一审核汇总,最终由财政局完成复核汇总工作,级级把关,层层负责,将清查数据做实做细,资产清查统计工作进入常态化。

(四)我区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深化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充分利用市交易土地中心现有信息化资源平台,施行统一的国有自然资源交易。实行精细化管理办法,统筹和推进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全面厘清我区可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模,按用途分类建立GIS数据库,逐一编号,图、表数据一一对应,实现动态更新。

2.2019年全区公开出让土地36宗,面积2822.93亩,成交总价款862399万元(其中,工业项目16宗,成交总面积1125.5亩,成交价款43289万元;经营性项目成交20宗,成交总面积1697.43亩,成交价款819110万元);全年完成土地划拨项目30个,划拨总面积1661.15亩,收取划拨价款62707.73147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深化,国有资产规模和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力度得到加强,国有资产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凸显,但是,在资产管理体制、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摸清资产家底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1.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资产来源于财政性资金,由于长期以来“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思想的影响,部分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在开展资产清查盘点周期较长,底数不清、现状不明,造成账实不符、管理失度;

2.我区对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问题重视不足,在抓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保护重视不够,导致出现一些项目未批先建;因招商策略不当导致闲置土地增多;监管力度不够;相关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不完善或者虽有制度但实际效果不佳。

(二)制度保障有待加强

1.制度保障使资产管理工作具备规范性和标准性。宏观的规范制度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稍显乏力。因此如何把稳尺度,即能严格落实到位不越雷池,又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规不犯、事要办”,都对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2.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不够完善,未全面做到产权主体明确、产权边界清晰,容易导致某部分自然资源保护落空,政府不同机构之间权力边界不明确,也导致实际管理中存在混乱或缺位现象,对于农村土地的违法侵占缺乏系统的监督监管制约机制。

(三)责任分工有待细化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明确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很好的按照“谁使用、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监管使用台账,落实责任到人,更无法准确把握国有资产去向、状态,做到有据可查、有责必究。

(四)资产利用有待优化

从资产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布不均衡,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甚至有个别资产闲置现象,因此,如何从全局角度统筹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成为今后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区属国有企业数量多,但管理分散,整体发展效益质量不高,业务萎缩,空壳僵尸企业多。我区国有资本布局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建筑业,国有经济布局不均衡,缺乏带动人员就业的制造型企业和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管理相对粗放,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国资监管大格局尚未形成。

(五)资源共享平台有待搭建

区属现有各类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信息化数据平台各自为政,未能实现交互融合和数据共享,特别是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自然资源基础性数据不够详实,未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平台。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党建引领,完善决策。

坚持党的领导地位紧密结合党建引领与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决策机制、各类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各级党组织权责划分和议事规则,紧盯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经管全过程严格履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范化和企业国有国有资产市场化运营,确保党的工作有效覆盖。

(二)提高认识,注重方法。

加强宣传,使广大干部职工、企业员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保护好、利用好国有资产;加强业务培训,定期做好国有资产的清查盘点;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全面系统地开展工作,在此过程中着力破解管理不到位问题。

(三)全面预算,统筹监管。

在区管国有企业中探索全面预算管理,助力企业精细化、规范化发展。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覆盖范围,完善财政四本预算收支体系,促进国有企业担当作为,搭建“大国资”监管体系。

(四)完善机制,监督执行。

为有效防范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安全风险,切实有效规范单位资金资产管理,区财政局不断加强财政资金、资产监管力度,牵头草拟制定《津南区财政局 中共天津市津南区委组织部中共天津市津南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津南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津南区审计局 津南区人力社保局关于开展资金资产全面清查工作的通知》,待区政府审议通过后,下发全区各级单位,并有序开展清查工作,从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和资金资产管理着手,充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和严肃财经纪律;以自然资源部制定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为根据,进一步明确我区自然资源产权边界,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职责;成立我区三个土地和规划管理所,配合执法部门进行土地、规划调查,深入乡村基层进行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对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破坏的行为进行规避和惩治,完善自然资源保护职责,各相关部门需共同促进国家自然生态空间保护和自然资源的绿色开发。

(五)严把“入口”,守住“出口”。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单位资产购置、使用管理、报废报损、调转划拨、转让出售等行为,加大对国有资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杜绝自行处置,私自买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六)强化手段,实时监管。

探索搭建实时在线的国资监管平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包括财务监督、大额资金监控、投资和财务等在内的信息系统,实现实时在线监管。建立模块化、专业化的信息采集、分析和报告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强化日常巡查监管工作,有效遏制违法用地的发生,持续营造珍惜土地、守土有责、违法必究的态势和氛围。成立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组,各部门多级联动,落实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的工作机制,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用地的发生。在原有土地督察部门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规划、利用进行有效监督,对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造成自然资源浪费破坏的行为进行规避和惩治,各相关部门共同促进自然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七)优化结构,调整布局。

进一步推进集中统一监管,指导各镇加大所属国企改革,加快无实质业务主体退出,压实企业国有资产体量。在区管国企中开展主业核定,引导企业聚焦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八)搭建平台,统筹规划。

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国有资产作为保障部门正常运转、发挥助推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资源,必须不断优化配置,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只有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才能统筹协调,通盘谋划,合理调配和使用。因此,建立综合性国有资产数据共享平台,从而实现常态化统计,动态化管理,集约化调配,快捷化调用、分析,将成为今后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工作。


附件:

新媒体矩阵
政务邮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