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关爱版 简体| 繁体

关于2021年度津南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综合报告
来源:津南区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3-02-27 14:05

关于2021年度津南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综合报告

一、我区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一)企业(不含金融企业)国有资产

截至2021年末,全区非金融国有企业共180户,资产总额1,723.75亿元,负债总额1,254.27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469.48亿元,资产负债率72.76%。

2021年,全区非金融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68.2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87亿元,上缴税金2.87亿元。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

我区国有控股金融企业1家,即天津营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截至2021年末,企业国有资产总额27,701.58万元,负债总额1,196.13万元,资产负债率4.32%所有者权益总额26,505.45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08%,原因是本年度增加注册资本及实现盈利。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5.4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原因是根据会计准则调整了分担保费支出项目。利润总额362.3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37.40%净利润307.9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38.22%,上缴税金70.12万元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区资产总额(账面净值,下同)273.31亿元,负债总额114.44亿元,净资产158.87亿元。

(四)自然资源国有资产

我区位于天津市南部平原区域,矿产资源为地热,主要用途为供热。截至2021年底全区地热采矿权40个,探矿权1个。地热井数量共计77眼,其中有采矿许可证的开采井40眼,回灌井35眼;另有探矿权1个,已完成打井2眼,采用“一采一灌”设计。在坚持“以灌定采”的原则下,实施“补建回灌井”等地热资源管理保护措施,有采矿许可证的40眼开采井中有5眼为地热单井,1眼为两采一灌符合规定,2眼正在注销, 1眼正在补建回灌井,1眼现场已为空地。落实矿产资源保护和控沉管理的属地责任,已发现的无采矿许可证地热井已全部完成封填处置。针对无证勘察、开采地热资源违法行为“点小分散”和隐蔽性强的特点,强化巡查、检查,加强地热资源管理,形成全区依法开采利用资源的良好局面。

二、我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目前,我区已基本建立起涵盖企业(不含金融企业)、金融企业、行政事业性、自然资源等4类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体系。

(一)企业(不含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坚定不移完善国资监管。是拓展监管手段。建立运行“智慧国资”监管平台;试点委派总会计师,进一步加强出资人监督;坚决落实担保、借款、投资和资金“四个从严”管控要求。二是强化日常监督。制定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公开指导意见;加强专项监督检查,形成常态化监督机制。2021年开展了人员招聘、房产出租、内部控制、融资性贸易和财务会计信息虚假等各类专项检查,严肃财经纪律。三是优化监管方式。有针对性的推行精准授权放权,增加企业自主决策力度和市场化运营灵活性;修改和完善《区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完成2020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薪酬核定工作,5户区管非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年度税前平均薪酬36.59万元。

2.坚定不移深化国企改革。一是推进战略性整合重组,促进转型升级。2021年完成区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5户企业注销,积极推进文旅局下属新华书店划转国资统一监管,全区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比例达到93%;支持金谷集团整合双港镇下属宏程芹菜种业公司,打造区域种业品牌;公开挂牌转让津城置地公司,收回投资11.56亿元。二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捋顺产权与管理权关系。推动富凯建设集团体制改革,督促津南城投公司理顺与各镇级平台公司产权关系与监管关系。三是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印发《津南区国资委关于深化区管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建立常态化竞争上岗机制,推进经理层聘任制和契约化管理。

3.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一是以效益为导向,强化经济运行调度,每月对区管国有企业经济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按季度召开国企负责人会议,确保完成年度经济效益目标,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2021年,国资委监管企业全部实现盈利。二是以降债为核心,坚决守住不发生债务违约的底线。同时积极创新融资模式,保证项目建设资金,持续推动市区重点项目的建设。三是以提质为目标,因地制宜督促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金谷集团全力研发“小站稻1号”,进一步统一小站稻的品质、扩大种植规模,为小站稻产业振兴夯实基础;支持津南城投运营海棠众创大街项目,做精做专双创服务,全年新引进企业131家,引进各类人才两千余名。四是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积极助力产业扶贫。粮购公司下属储备公司出资200万元成立甘肃津天鸿华科技公司,有效带动秦安当地苹果产业发展。金谷集团投资300万元参股灵台津瑞菌业公司,助力当地蘑菇种植产业发展。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金融企业国有资本投向布局和风险控制情况。天津营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主营业务,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并严格按照各级政府要求规范经营,无其他非主营业务发展规划。公司在党支部、股东会领导下,设董事会、监事会,并建立了总经理办公会、主营项目评审会、财务管理等日常经营管理制度,保证了经营管理、资金收支安全,有效把控经营风险。

2.国有金融企业改革、资产监管及资产处置情况。公司于2019年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人员配备、部门设置等各项架构健全,并制定了各项公司管理制度,保证了公司规范运营。公司本年度未进行收益分配,未来公司将加大力度提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水平。公司无境外投资形成的资产。股东及监管单位对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加强资产领域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印发了《津南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津南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开展津南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工作的通知》、《津南区行政事业单位与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2.严格执行制度审批流程,规范处置行为加强资产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提高各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规范单位报废报损、调转划拨、转让出售等各个环节,严防国有资产流失。不断规范和加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动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

3.扎实推进资产管理工作,提升资产效益。为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夯实基础,摸清家底,每年组织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年报统计工作,扎实推进资产年报培训、编制、审核等各项工作开展。各主管部门各司其职,对分管单位上报数据进行一一审核汇总,最终由财政局完成复核汇总工作,级级把关,层层负责,将清查数据做实做细,综合反映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变动等情况。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以信息化手段为抓手,提高财政资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四)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出台《津南区关于进一步加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依法治理工作的通知》《津南区关于移送破坏土地资源案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津南区耕地保护奖补机制实施办法(试行)》等多项配套制度。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统筹管理,及时申请国家统筹指标,积极用好用活耕地用途管制政策,深入探索耕地“进出平衡”制度。做好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工作,进一步加大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针对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查处一批,移送一批,宣传一批,震慑一批。

2.深化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充分利用市土地利用中心现有信息化资源平台,施行统一的国有自然资源交易。实行精细化管理办法,统筹和推进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全面厘清我区可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模,按用途分类建立GIS数据库,逐一编号,图、表数据一一对应,实现动态更新。

3.土地征收和出让情况。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土地征转报批工作,2021年共批准42个批次,批准征收土地面积143.24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87.98公顷。

全年公开出让土地34宗,总面积112.24公顷,成交总价款82.7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0宗,成交总面积41.49公顷,成交价款2.28亿元;经营性项目14宗,成交总面积4.72公顷,成交价款80.47亿元),引进了新鸥鹏、天津际元、创新谷、保利、龙湖、滨海净化、星宇医药等高质量项目落地津南;划拨土地102宗,总面积204.91公顷,收取划拨价款2.21亿元,重点保障了国家会展中心2.6平方平衡地块、地铁6号线部分工程、海河教育园区南开学校雅润路校区、会展消防站、会展雨水泵站等重点配套项目的实施;协议出让土地20宗,总面积3.15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政府净收益)2.28亿元,推动落实了津南区国企混改、事业单位混改项目。

4.推动土地领域专项整治。加强土地执法及案件查处工作立案查处22宗案件,对重点镇域进行督办、主动服务,全年违法用地总体形势得到控制。扎实开展土地领域违法违规用地“一本账”整治工作。为进一步巩固全区土地资源利用清查整治成果,分局执法支队立即抽调骨干队员成立专项小组,全面系统梳理我区的六个方面问题,组织各街镇和相关审批单位及分局审批科室召开工作部署会、政策培训会以及综合研判会等专题会议20多次;会同管理所加班加点核实梳理研判各街镇上报约12000宗项目整改处置意见;定期深入各街镇现场指导推动工作约230余次;草拟了《津南区土地领域问题整治工作方案》和《关于成立津南区土地领域问题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文件并由区政府审定下发。2021年取得成效:一是基本摸清我区“一本账”专项底数,梳理出责任清单;二是宣传引导,各街镇高度重视;三是在全市的“一本账”整改比率排名中名列前茅。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区属国企改革速度仍需加快

区属企业质量效益不高。企业盈利能力与资产体量不够匹配,产业结构不合理,房产土地等国有资产使用质效不高,债务风险防控压力依然较大。

委办局所属企业注销出清力度不够。按照既定改革目标,仍有部分委办局所属企业未能完成注销,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上缺乏魄力。

(二)违法用地整治力度仍需加强

2021年以来,我区违法用地行为形势依然严峻,各街镇、公安、法院等部门需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力度,拓宽联合执法举措,有力推动违法用地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和违法用地危害性的宣传广度和深度需进一步加强,逐渐形成对违法用地行为“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尤其是各单位要加强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非农化”、“非粮化”行为重视程度,避免反复出现违法用地现象;各单位需进一步加强违法用地巡查力度,提高巡查效率,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拆除,在萌芽状态遏制新增违法用地。

(三)国有资产整体效益仍需提高

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布不均衡,存在个别资产闲置现象,未能全盘统筹利用国有资产,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资产盘活工作仍需进一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衔接仍需加强,未能使资产增量管理和存量管理得到有机结合,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有待提升。

(四)批而未供土地总量大、处置困难

截至目前,我区2004年以来批而未供土地面积1,731.20公顷,总量较大,其中可供应项目面积1,423.76公顷。剩余307.44公顷面积且因占压双城管控一级管控区项目、只征未转或只转未征项目、备案系统重复备案无法供地项目等原因造成批而未供土地无法供应的情况。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动改革,着力提质增效

着力改革攻坚,坚决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力争在2022年6月底前完成各项重点任务,9月底前全面收官;积极稳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力度完成富凯集团产权改革和区粮购公司产权划转,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压减法人户数,加大兼并重组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深入推进街镇和长青所属企业改革。

着力提质增效,加强风险防控,牢牢守住债务底线,逐步压缩国有企业债务存量;推进经济运行保“稳”促“进”,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和重大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论证,完善投资管理后评价制度。

着力优化监管,持续加强集中统一监管,积极跟进海河教育园区监管企业产权划转,持续推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纳入国资监管;加强“智慧国资”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区属企业银企直联,加快企业账户和资金监管全覆盖,逐级压实监管责任。

(二)强化管理,落实主体责任

有力推动违法用地整治工作,各单位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同时建立案件查处提前介入机制,形成执法合力,保证调查取证遇阻时可以及时商请司法机关联合办理,助推执法工作高效开展。开展普法宣传,扎实做好以案促改工作,亮明我区坚决整治违法用地行为的决心和信心,增强依法依规用地意识,加强耕地保护意识,确保依法依规开展执法工作,营造我区良好的用地氛围。各街镇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同时结合“田长制”工作方案要求,充分发挥各级田长保护耕地和土地规划管理所“前哨”作用,加强日常巡查,对违法占地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及时整改。

(三)科学统筹,盘活闲置资产

加大资产盘活力度,强化存量资产管理,推动国有资产共享共用,促进长期低效运转、闲置和超标准配置资产的调剂使用,对资产进行整合利用,充分发挥国有资产整体效益,避免国有资产闲置浪费。高效处置资产,按照“宜租则租、宜售则售、宜转则转、宜整合则整合”的原则,分类处置资源资产,全面实现处置收益,增加政府财力。

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资产管理和统筹使用。按照工作部署,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公务仓建设与管理,研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融入预算一体化系统,探究资产、预算、账务、决算数据链接,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

(四)扎实推进,积极沟通对接

针对批而未供土地总量大、处置困难一是加大土地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完善项目周边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地块综合竞争力。除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外,严格新增经营性及工业项目建设用地;二是按用地单位制定台账,建立责任机制,主动与用地单位对接、约谈、督办。同时也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酌情简化有关要件及流程,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尽快供地;三是对因占压双城管控一级管控区项目、只征未转或只转未征项目、备案系统重复备案无法供地的土地,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沟通寻求解决路径。


附件:

新媒体矩阵
政务邮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