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关爱版 简体| 繁体

三聚三抓三提升 审管联动促规范 助推津南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来源:天津市津南区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4-12-09 09:0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奏响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时代强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制定了行动方案,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津南区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和市民政局关于推动社会组织改革、加强登管衔接工作要求,深化社会组织“放管服”改革,优化社会组织事前、事中、事后服务监管有效衔接,努力构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管理机制。

一、围绕“三个聚焦”,建立完善登管衔接工作机制

一是聚焦机制完善区民政局、区政务服务办联合印发《关于规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衔接提高登记管理质量的工作方案》,建立社会组织工作统筹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从严格登记审查、强化监督管理、加强行政执法、创新监管手段等方面,进一步厘清登记管理部门、业务主管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职责,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二是聚焦平台共建。津南区在行政审批大厅窗口单独设立民政服务窗口,安排8名工作人员实行工作日全天候值班服务,民政服务窗口与行政审批窗口实现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登记、章程修改核准以及社会组织备案事项互通有无、有效衔接,共同提升社会组织的登记质量和服务质量;三是聚焦培训提升。定期组织召开全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工作会议,从加强党建工作引领、明确登记管理机关职责、优化登记审查工作质量和建立完善登记管理工作机制等方面为各主管部门和全区社会组织进行专项培训,解读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政策要求力促规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衔接和提高登记管理质量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二、围绕“三个抓好”,推动登管衔接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优化服务管理,抓好入口关。依托社会组织登管衔接工作机制,民政部门和审批部门通过依法开展登记审查、细化登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明晰非营利性、完善负责人管理,深入落实“放管服”要求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全面推行“互联网+行政服务”,不断梳理服务指南、零基础模板明确登记要点,为社会组织咨询申请、材料报送、表格填写、资料审核等设置前期审批服务环节,全年共完成社会组织登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到期换证等行政许可事项97件;二是畅通会商共享,抓好衔接关。民政部门和审批部门依托社会组织登管衔接定期会商机制和天津市政务一网通系统,实时共享传送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等登记信息和社会组织年检抽检信息、评估信息、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信息等,全年定期就最新社会组织法规政策、当前上级工作要求、重点监管工作进展和具体登记管理信息进行分享研判40余次,做好信息和业务数据互联互通;三是加强综合治理,抓好监管关。民政部门与审批部门、主管部门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监管相结合,持续做好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治理、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日常工作,共同开展社会组织名称规范管理、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僵尸型”社会组织整治等专项行动,全年“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社会组织13家,对3家休眠社会组织进行撤销登记行政处罚,推动社会组织规范运行。

三、围绕“三个提升”,共绘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提升社会组织自治能力。民政部门和审批部门共同推动制度固基,开展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行动,进一步完善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章程示范文本,建立社会组织谈心谈话、重大事项报备、收费工作提示等制度指引6个,不断提高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夯实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基础;二是提升服务社会组织效能。依托社会组织登管衔接机制,为22家新注册登记社会组织开展集体谈心谈话,传达学习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以及新成立注意事项。协同实地走访指导、电话联系检查200余家社会组织及党组织,为社会组织解决党建工作、换届选举、设立许可、事项变更、经营活动等方面问题难题50余件,有效帮助社会组织解决实际困难;三是提升社会组织使命担当。津南区通过引导社会组织树立品牌意识,依据章程、业务范围和自身专长开展专业化、个性化特色服务,鼓励引导全区270余家社会组织围绕扶贫助困、养老助幼、文体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服务活动300余次,指导区慈善协会做好甘肃秦安县、甘肃灵台县的对口支援帮扶工作捐助帮扶资金共计340万元

附件:

新媒体矩阵
政务邮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