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南区海河故道法治公园开启普法新风尚
春风和煦,吹拂着柳枝,故道旁传来悠扬的萨克斯声,一曲音毕,一曲又起,孩子们骑着单车欢畅而过;碧水荡漾,波光潋滟,约上两三好友坐在长椅上对谈,仿佛便能抓住时光永不老去;饭后散步的一家人驻足观看宪法的历史沿革,儿子还不认字,不时地上前抚摸那红柱子,爸爸叫过儿子,向他讲解我国现行宪法的发展历程;认真训练的轮滑少年、扎着马步的健身小伙儿,伴随着音乐起舞的阿姨们,脸上无不洋溢着舒适与满足。津南区海河故道法治公园,这里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闲暇的时候过来,看看她婷婷袅袅的身姿,感受她润物无声的底蕴。
为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增强干部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津南区司法局着力打造海河故道法治公园,成为津南普法宣传阵地新地标。
首期法治宣传园于2015年落成,以海河故道公园两侧绿地观光带为基础,通过“法典书”“箴言石”“常识碑”等具有法律元素的区域,展示法治文化,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在丰富绿地观光带的精神文化内涵的同时再现了法治文明历程,使市民群众在游园休闲的同时,获得法律知识、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营造出浓厚的法治氛围。
2019年区普法办、区司法局创新思路,牵头组织,推动海河故道法治公园提升改造,目前已建成宪法主题宣传园、民法典廊道、民法典长廊、检察政务栏、应急与消防主题宣传园等法治主题宣传阵地。
宪法主题宣传园位于海河故道法治公园核心区,由区司法局主建,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主要由“宪法立柱”“法治格言”“宪法的历史沿革”“宪法宣誓”“习近平谈宪法”“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主题区域组成,特别设置了宪法宣誓台,庄严的宪法宣誓词,醒目的12.4,时刻提醒着每年的这一天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该区域为全区各单位进行宪法宣誓提供了场所,法治元素与自然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兼具观赏性、教育性以及实用性。
由区法院打造的民法典主题文化长廊于2020年8月20日顺利开廊。长廊依托公园原有人文建筑及自然景观为基础,沿用原有景观折线,错落有致,拾级而下,包括12大板块,6大扇形,4大立柱。长廊结合民法典编纂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涵盖民法理念、充分体现民事审判实践,以面向群众为第一设计宗旨,囊括近60个案例、114个普法知识点,内容涵盖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普法知识。设置49个二维码,通过手机扫一扫了解案例详情、观看普法短视频、问答揭晓等内容,增强互动体验;同时通过AI新媒体技术,线上实现虚拟现实场景,足不出户动态全景展现长廊内容。增设模拟法庭让过往群众零距离体验法庭文化,“民法扇”交错穿插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绿色、公序良俗6大原则。成为一处颇具特色的法治景观。
检察政务栏由区检察院主建。设立的展牌通过生动的漫画和案例,向群众宣传检察机关的职能,展现了区检察院的良好精神风貌。
应急与消防主题宣传园由区应急局和消防救援支队主建。设立的法治立柱宣传了生产安全、生活安全常识,并设有“消防安全知识趣味猜”互动展牌,增添学习的趣味性。
为进一步扩大民法典宣传力度,提升民法典的知晓度,2020年,区司法局结合海河故道公园的带状特点,以“融入自然景观、突显法治元素、推动全民普法”为宗旨,依托灯杆、休息座椅、休闲广场、健步走廊等,投放8个灯箱、大小33个展牌,积极打造民法典廊道。民法典廊道涵盖民法典诞生记、民法典与生活同行、民法典亮点、实施好民法典的5个重点工作等模块,内容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展牌造型设计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群众沿着健步走廊徜徉而下,既可以把民法典廊道作为休憩娱乐的网红打卡新去处,也可以随时随地沐浴法治阳光、感受法治力量,自觉接受民法典洗礼。
随着民法典廊道的建成,覆盖海河故道公园的法治文化阵地初步形成,并获得诸多关注。其中宪法主题宣传园于2019年12月被授予“天津市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优秀品牌”称号。民法典主题文化长廊被新华社、央广网、新华网、法治日报等主流媒体推广报道。2020年9月21日,天津市“七五”普法总结验收组来津南区实地检查验收,实地查看了宪法主题宣传园、民法典长廊、检察政务栏、应急与消防主题宣传园、民法典廊道等法治宣传教育阵地的建设使用情况,对津南区“七五”普法以来取得的法治宣传教育成果给予充分肯定。法治公园作为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引领、熏陶作用正在显现,群众自觉守法的意识、遇事找法的习惯逐渐形成,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增强,为我区经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