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南区应急管理局2024年度行政执法
工作报告
区人民政府:
2024年度津南区应急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总体要求,切实以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引领,以强化重大安全风险源头管控为目标,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现将本年度行政执法工作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年度行政执法工作基本情况
(一)行政处罚开展情况
2024年我局在行政执法中持续聚焦安全生产重点领域违法行为,依法依规查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本年度对生产经营单位作出行政处罚47件,罚款金额共计520.5万元,其中:一般行政处罚38件,罚款金额130.5万元;事故处罚9件,罚款金额390万元。对个人作出行政处罚15件,罚款金额共计60.29万元,其中:一般行政处罚4件,罚款金额6.7万元;事故处罚11件,罚款金额53.59万元。全区办理的一般行政处罚案件同比上年度增长6件,增长16.6%,其中对生产经营单位行政处罚案件同比增长4件,增长11.7%,对个人行政处罚案件同比增长2件,增长100%。
(二)行政检查开展情况
一是聚焦事故多发频发、风险等级较高、容易漏管失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工贸领域涉及金属熔融、粉尘涉爆、有限空间作业、使用危险化学品等工贸领域重点企业制定专项整治方案。二是实施全覆盖重点监管,按照危险化学品、工贸行业重点领域等高风险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企业台账,对全区所有重点领域企业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明确监管重点和频次,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本年度上述各专项共计完成检查总次数1086家次,查出隐患并整改1867条。
(三)行政强制开展情况
2024年度未作出行政强制措施。
二、主要经验做法和取得成效
(一)实施监督检查工作计划
一是有序推进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按时完成。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结合我局行政执法人员数量、全区重点企业数量、企业分级执法情况,合理确定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计划。二是在计划执行方面推行以危险化学品、工贸行业重点领域为基础的重点监督检查。对于一般企业检查采取专项检查、随机抽查、举报核查等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全面排查各类事故隐患,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序推进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按时完成。三是对重点领域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修订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将工贸八大行业各类型企业全部纳入检查范围,选择部分充入到年度监督检查计划中,本次修订重点检查监督企业增加17家,减少2家。本年度计划监督检查重点企业446家次,计划监督检查一般企业264家次。本年度重点检查实际已完成615家次,一般检查已完成389家次。
(二)贯彻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一是加强信息公开,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加强事前、事后公开。在津南政务网公开行政处罚、听证等行政执法信息。本年度已公开公示行政处罚信息42条。公告行政处罚听证通知2件。二是强化痕迹管理,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在执法办案中执行“文字+音像”记录。对行政处罚案件从现场检查、调查取证、文书送达、听证组织等执法环节全程录音录像。同时按照“一案一档”的标准将音像记录刻录在光盘中并附在处罚案卷之后,实现执法办案过程全流程可追溯。三是全面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在法制审核工作的开展中为保证所有行政处罚案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将法制审核的范围延伸至所有普通程序行政处罚案件,未经法制审核或审核未通过不得作出决定。本年度已审理行政处罚案件42件,事故处罚内部审核11件。
(三)优化涉企服务方式,提升涉企服务质效
一是建立“‘体检式’监管+‘诊疗式’执法”机制,变“末端处罚”为“前端服务”,实现普法在前、提醒在前、检查在前、交底在前,促进服务更优质、执法更高效,以高水平安全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加力。二是对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搭脉问诊”,开展“诊疗式”执法检查,全面排查发现事故隐患,形成“诊疗”报告,协助制定整改方案,以“服务+督促”的模式推动企业落实隐患整改闭环,帮扶企业查漏补缺堵塞安全生产漏洞,将服务、检查、整治等安全监管工作贯穿营商环境全过程,实现服务更优质、执法更精。三是依据《天津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梳理并制定我局涉企行政检查清单,明确检查标准和依据,防止随意干扰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四是通过梳理执法清单,针对涉爆粉尘、金属冶炼、有限空间等重点行业分别制定了《重点检查事项表》,实现了对各类监管对象的全面、系统、规范的监管。《重点检查事项表》明确了检查标准和要求,使得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大大提高了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保障
一是为确保执法队伍在整个安全生产监管中发挥好“拳头”和“尖刀”作用,将现有人员向局行政执法队倾斜。目前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配备执法人员27名,下设9个包联组,负责全区各镇街、园区的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工作。二是加大安全执法装备投入。以科学和实用为导向,按照应急部执法装备配备标准,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科学合理地增补符合我局实际的执法装备,近年来连续配备平板电脑、便携式打印、笔记本电脑、防爆式执法记录仪及信息采集站等装备,为开展执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三是在执法车辆上采取立足现有执法车辆差额租用办法,确保执法检查用车,保障执法计划的落实。同时严格执法用车管理,执法用车使用前,必须经过主管领导审批,在使用过程中,对于车辆使用情况必须做好相关记录。
(五)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增强执法人员法治素养和法治观念,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二是做好应急管理系统安全生产执法队伍的能力素质建设,增强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使执法人员全面掌握新法规新标准内容,弄懂重点事项,熟悉执法依据,稳步促进行政执法质量总体向好。本年度先后开展执法规范化专题培训、移动执法系统应用培训、工贸企业有限空间、涉爆粉尘专项培训、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及工贸行业重大隐患判定标准专题学习、国安办督导检查发现隐患问题交流会、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诉讼案例分析会、新修订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培训会、应急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及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学习,累计培训执法人员300人次。三是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严格执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在严把申领证件资格的同时,及时回收和注销调离执法人员旧证,确保行政执法人员证件信息与平台证件公示信息的一致。本年度申领证件1件,注销证件4件。
(六)组织开展随机抽查执法工作
一是开展应急管理领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以《应急管理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为依据,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及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年度共计随机抽查生产经营单位268家次。二是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组织区市场监管、税务、人力社保等部门对工矿商贸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抽查,同时配合区商务部门开展成品油零售企业检查,共检查企业19家。
(七)做好行政处罚听证、复议应诉及法律顾问工作
一是组织行政处罚听证会2起,经评议作出维持意见听证报告书2份;二是发生行政复议1起,经审理复议机关作出维持决定1份;三是充分利用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发挥审查把关作用。本年度参与审核法律文书、参与行政处罚审核、行政诉讼等工作共计90件。四是重视发挥公职律师在行政决策和行政执法中的内部审核作用。本年度对一般行政处罚、对事故处罚出具法制审核意见或内部审核意见共计53件。
(八)加强行刑衔接工作
严格贯彻行刑衔接工作机制,不断加强与司法部门配合,推动辖区安全生产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本年度区应急局与公安机关、司法机关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实现重要案件情况、案件线索双向流通。2024年公安机关向我局移送案件2件,已实施行政处罚2件。
(九)加强涉企法治宣传服务,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是组织开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生产咨询日集中宣传活动、防震减灾宣传活动、防灾减灾宣传等活动,普及安全生产政策法律、安全用电用气、火灾逃生自救技能等知识;二是结合各类推动会、执法检查、事故调查等活动,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贯彻“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宣传《安全生产法》《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送法到企业,普法到基层,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宣传的广度与深度,并在执法文书中体现普法内容。
(十)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工作
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主动聚焦线索核查。在查摆问题方面,我局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津南区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组织局领导班子成员、局机关各科室、执法支队及全体行政执法人员对照《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清单》开展了全面自查,对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执法不规范、执法方式简单僵化、逐利执法、执法粗暴等7项问题进行了细致梳理,同时对全体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再教育、再学习,坚决遏制行政执法中的突出问题。
(十一)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举报工作
广泛宣传动员,鼓励推动辖区企业建立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定期跟踪工作实施成效,截至目前已有1915家企业建立制度,内部报告隐患163项,发放奖励2.219万元。构建畅通高效的投诉举报受理处置工作机制,强化投诉举报处置,实现案件办理从线索收集等全过程留痕,依法保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本年度共接举报353件,办结344件,处理中9件,其中安全生产类151件,无超期办结情况,未发生泄露个人信息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行政执法培训的针对性不足。目前单位组织法律学习及讲座等,主要以法律法规规章的理论培训为主,缺少现场实操培训和执法应用培训,需进一步拓展丰富学习方式。二是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不到位。办案过程中个别执法行为不规范,适用法律法规条文个别掌握不准确、执法人员素质不一。三是执法能力相对不足。随着应急管理领域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和监管任务日益繁重,熟悉应急和安全生产监管业务的专业人员不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监管仍然靠老一套、凭经验,利用设备技术监管的能力偏弱。
四、2025年行政执法工作计划
(一)合理编制执法计划。在统筹考虑现有一线执法人员、执法工作日占比、重点企业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检查对象、检查频次,严格编制和组织实施2025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同时根据辖区内重点企业变化对年度监督检查计划适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重点企业全覆盖无遗漏监管。
(二)紧盯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突出重点领域,聚焦关键环节,统筹好专项整治和日常执法,聚焦危化品企业、工贸行业金属熔融、粉尘涉爆、深井铸造、有限空间企业开展针对性执法检查。在执法中突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治,不断推动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向深向实。
(三)继续狠抓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队伍能力素质,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效能。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切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开展案卷评查,学教结合、以案释法。灵活运用“线上+线下”执法,践行监督和服务两手抓,执法与普法同步行,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执法保障。
特此报告。
2025年1月7日